近年来,天津市南开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和《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通过平台汇聚更多、更优质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元化、“一站式”的法律服务。一是实体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以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重点,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集中进驻,打造综合性、一站式的服务型窗口。确保各街道社区上墙公示的值班律师电话“打得通、讲得明”。在12个司法所建立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依托171个居委会建立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打造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随时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法律宣传服务。二是热线平台实现“规范化”管理。“12348”专线平台安排在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我区对接市级公服法律服务中心转交案件,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接线坐席,组织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精通的律师、公证员组成的接线团队,对市级转交案件进行电话咨询,严格做到“有接听、有登记、有解答、有统计”。三是网络平台实现“新媒体”融合。对群众诉求主动引导通过网络平台寻求帮助。引进并投入使用了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一体机,依托“互联网+法律服务”模式,集“办事指南、预约受理、法律问答、公证咨询、连线律师”等多功能法律服务板块,为来访群众“问诊开药”。通过信息化的推广和普及,有效实现了区域内多项法律服务“网上办”、“指尖办”、“马上办”。目前,南开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制度更加完善,手段更加多样,产品更加丰富,保障更加到位,队伍更加强大,效率更加明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天津市人...
浏览次数: 122
更新日期: 2024 - 08 - 08
“遏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是对婚姻的美好祝福,也是对社会文明的守护,在尊重传统风俗的基础上,让婚礼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7月14日,在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大庙桥村开展的“遏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以案释法专题法治宣讲活动上,村(居)法律顾问高天鹏律师引导群众共同抵制陈规陋习,坚决遏制高额彩礼之风。“律师以案说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介绍高额彩礼带来的不良影响,对村民进行合理引导,不奢求能一招奏效,只希望让村民思想里产生这种意识。”金积镇党委副书记马广韬说。今年2月,金积镇大庙桥村村民马某某与韩某结婚不到一个月,因双方文化差异、沟通不畅等原因导致矛盾激化,双方共同生活一个月后韩某提出离婚,但双方家长因退还彩礼等问题产生纠纷,马某某向金积司法所申请了人民调解。司法所受理案件后,邀请高天鹏进行法律指导。调解现场,高律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规定、类似诉讼案件及抵制高价彩礼的社会责任等角度,耐心释法析理,韩某母亲终于同意退还65%的彩礼,马某某及其母亲同意接受,双方就彩礼退还达成协议,并通过调解办理了离婚手续。今年,利通区将法治宣传作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重点,引导村(居)法律顾问积极开展法治讲座、典型案例解读以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宣讲活动,为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宁夏坚持“司法行政领导—律协组织—村居为点—律师为钉”的服务体系,依托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站点,一体化预约、办理群众的涉法需求,把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建设任务,以100%的公共法律服务覆盖率和办结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提升村居法律顾问工作质效。我区各地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打造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室,多渠道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同时通过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智慧终端设备补充和“宁夏公法云”微信小程序,让群众足不出户智享公共法律服务。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浏览次数: 186
更新日期: 2024 - 07 - 31
日前,中央社会工作部、教育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鼓励和引导高校师生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为发展法律援助事业、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健全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基本完成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到2035年,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成为高校法学师生实践教育重要阵地,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体系。《意见》提出了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招募法律援助志愿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服务、参与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创新志愿服务方式方法、强化志愿服务成果运用等八个方面工作要求,强调各地社会工作、教育和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工作保障,强化协同配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据了解,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已依托高校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400余个,全国共有在册法律援助志愿者6.2万名。中央社会工作部 教育部 司法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社会工作部、教育厅(教委)、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社会工作部、教育局、司法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鼓励和引导高校师生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强化法学实践教育,中央社会工作部、教育部、司法部制定了《关于加强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社会工作部 教育部 司法部2024年6月14日关于加强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贯彻...
浏览次数: 122
更新日期: 2024 - 07 - 31
导 读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系统谋划,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标准委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提出到2026年,我国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关于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的通知工信部联科〔2024〕1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网信办、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厅、委),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化专业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系统谋划,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4年6月5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的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系统谋划,加快构建满足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需求的标准体系,夯实标准对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引领产业升级、保障产业安全的支撑作用,更好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特制定本指南。一、产业发展现状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技术,正成为发展新质生...
浏览次数: 2
更新日期: 2024 - 07 - 10
近年来,吉林省司法行政系统立足“智慧化”“一体化”“标准化”建设,回应供需差距,建成“一统领两融合”吉林特色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即以“‘省市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联合运行管理机制”为统领,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渠道融合发展、公共法律服务要素资源融合增值。“一统领”是指以“省市一体化”联合运行管理机制(以下简称“机制”)为统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省情实际,充分发挥省司法厅政策和组织领导优势,长春市法律服务资源的相对聚集和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领先优势,其他市(州)熟悉市情、便捷响应优势,以省司法厅为主导,长春市司法局为主体,其他市(州)为基础联合共建的公共法律服务新型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荣获全国“2021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司法创新案例”。 “省市一体化”联合运行管理中心是“机制”的重要载体,主要项目包括吉林省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公共法律服务标志性媒介“虹厅发布”和公共法律服务数据驾驶舱。 2020年10月,“省市一体化”联合运行管理中心合并了各市州的法律服务热线,整合律师、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资源,建立省级统筹、吉林省和长春市联合的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实现服务时间、服务质量、覆盖范围全面提档升级。平台共设置28个专席,包括“涉企法律咨询”“老年人服务”“朝鲜语”等专席。为保证热线的服务质量和效率,组建人才库,有523位执业三年以上的专业人员。同时导入AI语音智能分流,实行标准化解答模式,有效节省了话务时间,提高了接听率;开展常态化质检,通过群众评价、服务质检和抽检,进行服务质量综合评分,确保服务质效。 三年来,吉林省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保持全业务全时空全年无休,日均解答法律咨询1200余件,最高日均解答1800余件。截至目前,热线解答已超129万余件,满意率99.17%。每月新增用户均1万余人,知晓率和满意率不断提升。2023年...
浏览次数: 123
更新日期: 2024 - 07 - 10
“八五”普法以来,甘肃省酒泉市围绕“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能力提升和作用发挥,深化“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努力实现“法律明白人”服务群众“零距离”,筑牢基层法治根基。提高政治站位,狠抓“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把“法律明白人”培养纳入“八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研究制定《酒泉市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工作方案》,对“法律明白人”的遴选、培训、使用、管理、考核等相关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在遴选“法律明白人”过程中,坚持做到“两优先”,并对拟推荐“法律明白人”人选进行张榜公示、登记造册,建立个人档案。制定“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业务指导清单,从工作原则、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使用管理及保障实施措施等方面对“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进行规范。各乡镇(街道)结合本地实际,相继成立了以司法所为主体的“法律明白人”培训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推进措施,构建了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培训网络,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带头人队伍。联动发力,紧盯“法律明白人”专业素养。酒泉市高度重视“法律明白人”的培训工作,用好甘肃省“法律明白人”网校,以“视频授课+案例学习+结业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对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开展线上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等重点法律法规,涉及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公共法律服务引导、矛盾纠纷调处、依法治理等方面,旨在强化“法律明白人”学习意识,充电蓄能,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服务大局、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将指导、培训“法律明白人”参与法治实践纳入村(居)法律顾问职责范围,点对点为“法律明白人”解答履职过程中碰到的法律问题。组织“法律明白人”参加专题培训、旁听庭审、观看法治文艺演出、参观法治文化阵地,不断提升了“法律明白人”的法治实践能力。积极履职,聚焦“法律明白人”参与法治实践。发挥“法律明白人”长期...
浏览次数: 122
更新日期: 2024 - 07 - 09
在第37个“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于6月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人民法院去年以来禁毒工作基本情况,介绍惩治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举措成效,并发布10件相关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庭长李睿懿、刑五庭副庭长欧阳南平、民一庭副庭长蔡金芳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副局长姬忠彪主持。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包括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及相关次生犯罪,释放了涉“毒”必严、涉“瘾”必惩、涉“未”必重的强烈信号,进一步增强全民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庭长李睿懿介绍了典型案例的主要特点:一是彰显严惩罪行极其严重的毒品犯罪分子的一贯立场。罪犯白某日组成犯罪团伙,诱骗并逼迫未成年人等走私大量海洛因入境贩卖,罪行极其严重;罪犯李某红在因病被暂予监外执行期间,纠集他人跨省贩运甲基苯丙胺,罪行极其严重,上述两名罪犯均被依法判处并执行死刑。二是彰显严惩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及次生犯罪的鲜明态度。在审理陈某案、王某案中,将多次走私、贩卖麻精药品的行为认定为“情节严重”,依法判处涉案被告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对利用麻精药品迷奸妇女的王某以强奸罪判处无期徒刑。聂某文因吸食含有依托咪酯成分的电子烟导致意识模糊,驾车发生多起交通事故,被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刑。此次发布了5件涉有医疗用途麻精药品案例,占比为历年最高,旨在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安全用药意识,自觉抵制各类成瘾性物质滥用,警惕和防范麻精药品被用于违法犯罪的风险。陈某豪案也提示在境外留学、务工、旅游的人员,正确认知毒品危害,严格遵守我国法律,切莫心存侥幸、以身试毒。三是彰显全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坚定决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人民法院全面加强对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白某日、黄某彬利用、教唆未成年人实施毒品犯罪,张某东向未成年人贩卖毒品并容留未成年...
浏览次数: 120
更新日期: 2024 - 06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