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推荐新闻
2023 - 07 - 03
点击次数: 199
日前,山东省济宁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终端向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将兖州区、金乡县确定为前期试点县市区,明确了“到2023年底,在镇(街道)、村(社区)基本试点建成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全覆盖,有效使用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这是我市司法行政领域在推进乡村智能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做出的又一创新举措。“有了‘智能公共法律服务亭’,不...
2023 - 05 - 30
点击次数: 162
贵州心放律师事务所李丹立律师不久前接手了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刑事案件,但案件的被告在六盘水某地看守所中,以往,她要从工作单位贵阳开车到羁押场所,来回一趟车程至少5个小时。如今,他不出贵阳就能把事办了。这得益于贵阳市司法局推广应用的律师远程视频会见系统。李丹立律师通过线上提交预约手续后,按照预约时间到贵阳市指定会见地点与被告进行了会见。“线上会见避免了前往看守所的长途奔波,以及繁琐的安检程序和走访...
2023 - 05 - 09
点击次数: 283
2022年以来,甘肃省天水市积极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聚焦“选育管用”,着力培养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法律明白人”,筑牢乡村振兴法治根基。健全制度机制推动培养工作提质增效制定印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实施方案,把“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纳入法治社会建设和“八五”普法规划,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力量,着力构建民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多部门协...
2023 - 04 - 26
点击次数: 259
法律明白人是参与法治乡村建设和基层依法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提升工程,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确保“八五”普法工作落地落实的有效举措,是落实“三抓三促”行动、推动法治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立足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持续深化“法律明白人”培养,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在参与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化解、基层依法治理等方面的优势作用,推动法治润民心、解民忧、惠...

回首2018,青海公共法律服务亮点纷呈

日期: 2019-02-03
浏览次数: 163
来源: 青海法律援助

回首2018,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为民的宗旨,用时间记录青海省公共法律服务成长的点点滴滴,用数字盘点取得的工作成效。2018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司法行政部门统筹、相关部门联动、社会协同,覆盖城乡、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亮点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1565751887394036741.jpg

2018年6月7日,时任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刘宁视察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7月2日,王正升副省长高度重视,认真听取省司法厅领导关于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汇报。7月4日,省委常委、副省长王予波批示:“呈建军省长、建华副省长阅示。拟同意召开一次推进会”。


2018年7月7日,省委书记、省长王建军就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差的三个方面,涉及机构编制问题,请编办研究结合机构改革予以加强,经费保障财政部门按事权研究提出意见。把问题解决好再开推进会”。


10月23日,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訚柏视察指导省法律援助中心,对青海省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全省法律援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要求继续做好公共法律服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亮点二:三大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NO.1 实体平台:

全省建成51个市(州)、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397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4551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建立县、乡两级微信群919个,开通公共法律微信公众号79个,村(社区)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参与村(社区)法律顾问1001人。法律顾问人员当中,律师参与410人,公证员参与48人,法律援助工作者参与125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306人,其他法律服务人员112人。

      

NO.2 网络平台:


1565751887416094926.jpg


“12348”青海法网、掌上“12348”完成了与中国法网的对接。11台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39台公共法律服务亭等终端服务上线试运行。以“12348”青海法网为中枢,集各市(州)法网、微信公众号、手机APP智能服务等为一体的法网平台初具规模,服务终端前移和延伸。法网平台驻场服务人员930名。其中律师600名、公证人员78名、司法鉴定人员25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77名、人民调解员41名、法律援助工作者107名、仲裁人员2名。截止目前,青海法网访问量达142476人(次),青海法网微信公众号关注量1.5万人,青海法网注册人数880人。


NO.3 热线平台:

按照两级部署、三级应用整体布局,集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业务为一体,建成了省司法厅12348法律服务热线指挥中心、各市州呼叫中心和各县级应用中心,全省“12348”热线平台已基本覆盖,目前正上线服务。“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政务热线、“110”警务平台实现对接。“12348”法律服务热线开通并上线服务以来,全省接听和转接服务4800余条,提供其他指引性服务320条,转接政务热线电话求助26条,转接“110”非警务类事项340条,每日接听电话300余人(次),通过热线申请法律援助23件。

      

亮点三:制度措施进一步细化


两个“办法”、两个“意见”和“法律服务事项清单”。进一步规范完善三大平台建设运行和服务规范,形成了平台建设一体化、职能任务窗口化、服务事项清单化、服务终端多样化。《12348青海法网运营维护管理办法(试行)》(青司发〔2018〕204号)、《12348青海省法律服务热线平台管理办法》(青司发〔2018〕225号)、《公共法律服务基本项目清单(试行)》(青司发〔2018〕205号),明确青海法网、12348法律服务热线的管理、运行(运营)和维护的各项制度措施,细化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解、特殊人群帮扶四大类共25项公共法律服务基本项目。《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青司发〔2018〕235号),对三大平台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主要措施等提出具体化、可操作性的意见。


亮点四:立足保障人权,刑事法律援助有序推进


立足司法人权保障,西宁、海东、海西三地开展审判阶段律师参与刑事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成立了120名律师参与的全省法律援助刑事辩护律师库,最大程度发挥了律师在刑事案件中的辩护作用。


2018年8月以来,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数量明显上升,较之去年同期,西宁市增长37.6%,海东市增长176%,海西州增长187%。三地的13个市、县试点地区,刑事案件总数由同期330件,增长至964件,增长率为192%,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在青海省深入推进。3月,联合公、检、法、安印发《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的实施意见》(青司发[2018]40号),在人民法院、看守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定期派驻律师值班,为当事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咨询、诉讼指导或其他法律帮助。目前,全省42家看守所、54家县级以上人民法院均已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参与值班律师300多人次。进一步规范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履行法律援助告知、转交申请、通知义务,对于发挥法律援助在保持控、辩、审平衡,促进司法公正、保障人权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