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148工作办实办好,使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开心锁”“连心桥”“守护神”。8月14日,福建省司法厅提出八条措施进一步推进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发展:一是聚焦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着力打造“148+法润商企”类品牌,开展“法润商企·护航发展”主题活动,将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到商会、协会、同业公会,全力助力当地企业发展。二是聚焦助力乡村振兴,着力打造“148+法润乡村”类品牌,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主题活动,引领带动乡村治理和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三是聚焦军民融合拥军优属,着力打造“148+法润军营”类品牌,开展“军民融合·法治双拥”主题活动,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资源,全方位多维度为军人军属及退役军人提供零距离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四是聚焦闽台融合发展,着力打造“148+闽台融合”类品牌,开展“法脉相承·闽台融合”主题活动,积极构建涉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新模式,助力打造台胞台企登录第一家园。五是聚焦利民便民惠民,着力打造“148+法律援助”类品牌,开展“法援惠民生”主题活动,加大对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增强他们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六是聚焦提高公民法律素养,着力打造“148+全民普法”类品牌,开展“普法惠民·德法润家·法爱同行”主题活动,将普法等法律服务深入到社会、企业、学校、家庭,不断提高公民法律素养。七是聚焦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着力打造“148+人民调解”类品牌,开展“法理情·止纷争·解民忧”主题活动,有力提升化解纠纷质效,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八是聚焦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着力打造“148+...
浏览次数:
134
更新日期:
2023
-
09
-
04
日前,司法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充分发挥司法行政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和法律服务机构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职能作用,推进“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作出部署安排。《通知》指出,自2021年5月在全国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以来,司法行政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与农业农村等部门协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了积极成效。各地要充分认识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的重要意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通知》要求,要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充分运用各级各类新媒体,提高普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持续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充分发挥乡村“法律明白人”作用。要深入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建设,推动司法所与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一体规划、一体建设、资源共享,推动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与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有效衔接,全面提升“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服务乡村群众能力。要大力推进乡村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开展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要全面提升乡村法律援助质效,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联络点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活动和“薪暖农民工”服务行动。要持续推进乡村法律服务多元化发展,推动村(居)法律顾问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浏览次数:
127
更新日期:
2023
-
09
-
01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司法局强化利企便民举措,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围绕职能职责 梳理承接事项在司法厅门户网站查找下放外部事项共15项内容,其中14项内容下发至盟市、旗县、苏木镇、嘎查社区政务服务窗口,司法局梳理承接代收转办三项服务事项,即:律师事务所及分所设立、变更、注销许可,律师执业、变更、注销许可,公证员执业、变更、免职(初审)。在优化职能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清单(外部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中梳理承接旗县级第29项对公民法律援助申请的审批。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对承接事项予以公告,并实施动态管理。围绕“三减”要求 强化便民举措减材料。对材料不齐全的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立即向当事人解释清楚,不推脱、不扯皮。对农民工、军人军属等有特殊困难的受援对象,简化受理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免于经济困难审查,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减环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呼伦贝尔市公共法律服务优势资源开通“小律在线”服务,跨时空延伸法律服务触角。人民群众通过手机音频和视频连线方式,直接由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人员提供法律服务;公证处于2023年7月初开通了工商银行线上pos机业务,实现电子支付终端收费服务,满足公证申请人的交易服务,省去现金交易的环节;减时限。对法律援助申请事项由自治区承诺办理时限由7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实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人负责整个案件的办理,对符合条件、手续齐全的案件,限当日完成受理、审查、审批、指派工作。同时对公证事项由3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实现当日办理、当日出证。围绕优化营商环境 开展利企专项服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在工商联总商会110人会员群内进行线上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团进入哈达图牧场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联合工商联、交通局等部门...
浏览次数:
134
更新日期:
2023
-
08
-
15
在飞往巴基斯坦的飞机上,乌思麦小心的放好行李箱,因为里面的东西关系着他24名同学的未来。就在前一天,乌思麦在通辽市哲里木公证处,用不太流利的汉语焦急地说:“如果不能在今天拿到公证书,我们就没法办注册执业医师了。”经了解,乌思麦和同学是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留学生,毕业返回巴基斯坦后立即投入到医疗事业中,在注册执业医师时才发现需要提供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成绩单等公证书,乌思麦受书面委托,协助办理涉外公证事宜。然而,去掉回国路程的时间,留给公证处的时间仅剩一天了。100多本公证书、200多份英文翻译件,一天内完成工作量可谓巨大。通辽市哲里木公证处党员公证员牵头组成团队,将工作重心汇聚为一个“减”字。减材料,结合制定的《33类81项高频公证事项清单》进行一次性告知,排除无必要证明材料;减流程,设立双通道审批,提升审批效能。组建制证专班,与受理、审批等各环节无缝对接。与翻译公司联系,开通英文翻译加急服务。减费用,结合哲里木公证处惠民措施,减免了调查核实、加急翻译等费用。当工作人员将厚厚的一摞公证书交到乌思麦手中时,他激动地说:“你们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中国速度,我代表全体同学感谢你们”。这是通辽市司法局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一次生动实践。近年来,通辽市司法局积极推进法律服务均衡发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法律服务质量,通过整合律师、法律援助、公证、仲裁、司法鉴定、法治宣传、人民调解、行政复议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在为群众提供精准化、多元化法律服务的同时,不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内容,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流程,扩大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贡献司法行政力量。线上线下做好群众身边的法律“贴心人” “我父亲年纪大,没法下楼,个体执照注册不了,我就想着打电话问问怎么办?”近日,在通辽市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电话铃声像往常一样不...
浏览次数:
127
更新日期:
2023
-
07
-
27
7月24日至26日,黑龙江省司法厅以“线上+线下”方式举办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业务培训班。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刘勇出席开班式并作动员讲话。各市(地)、县(市、区)司法局分管局领导、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管理科(处)长、法律援助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者;全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专家库律师;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一处和省法律援助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共计522人参加。刘勇充分肯定了今年以来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战线工作人员履职尽责,真抓实干,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和司法行政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他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站在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去认识;站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角度去把握,进一步增强做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强调,要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建设覆盖城乡社区、满足各领域各层次需求、体现公平正义价值追求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和网络平台深度融合,确保人民群众只需“进一道门、打一个电话、上一个网站”就能获得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打造一种“随时随地随身”的公共法律服务,要让人民群众会用、愿用,适应群众的习惯和要求,做到“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他要求,要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全力提升法律援助服务动能。进一步推进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办案需要。完善便民机制,服务重点群体。继续宣传落实好法律援助案件“全省通办”,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努力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加强监督管理,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开展质量考核。建立案件补贴与服务质量挂钩机制,激发法律援助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保障水平,规范经费使用。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坚决防范和严肃处理截留、挤占、挪用法律援助办案经费行为。本次培训班紧紧围绕持续推进我省公共法律服务工...
浏览次数:
159
更新日期:
2023
-
07
-
26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司法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打造新时代“枫桥式司法所”为抓手,充分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基层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走进拉萨市林周县司法局春堆司法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几个大字。服务大厅进门醒目位置张贴司法所来访接待服务指南、来访须知和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服务流程,让前来办事的群众一目了然。大厅内,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等功能窗口一应俱全,工作人员正在热情接待来访群众。“有了纠纷找司法,司法帮你‘解疙瘩’”。在春堆乡每一个农牧民群众家中,都有一张便民服务联系卡,卡上写有春堆司法所所长的联系方式及司法所为民服务等内容。群众遇到矛盾纠纷,需要咨询相关法律问题或申请法律援助时,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司法所进行调解。春堆司法所只是西藏自治区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为全面提升司法所工作质效,2020年8月,自治区司法厅聚焦全区司法所建设短板较多、发展滞后、服务覆盖不全等问题,在全区开展“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打造‘枫桥式司法所’三年行动”。行动开展以来,自治区司法厅充分发挥司法所在基层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司法所依法行政、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全力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西藏自治区司法厅按照“第一年建设、第二年规范、第三年提升”的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同时,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增强内生动力”,着力在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上下功夫,力争用3年时间推动全区司法所实现“功能完备、要素齐全、业务规范、管理有效、保障有力、作用显著”的目标。今年是自治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收官之年。经过近3年的规范化建设,如今,一个个“组织机构正规、队伍建设专业、硬件设施标准、所务管理规范、职能作用明...
浏览次数:
173
更新日期:
2023
-
07
-
26
近日,深圳市司法局印发了《深圳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年)》(下称《规划》)。《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紧扣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新需求、新期待,以加快建设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更高水平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目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出系统谋划部署。 《规划》共分为十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全面加强党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领导、具体任务、实施保障。 《规划》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是规划背景。《规划》系统梳理、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深圳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并对“十四五”时期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研判。 第二部分是总体要求。《规划》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深圳市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其中,对照司法部《“十四五”时期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主要指标》、广东省司法厅《至2025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主要指标》,提出了全市“十四五”时期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29项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9项、预期性指标20项。 第三部分是全面加强党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领导。《规划》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明确行业党建政治责任、大力加强法律服务行业党的建设三个方面,对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各级各类法律服务机构作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导,并提出以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行业为重点,全面加强法律服务行业党的建设,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第四部分到第九部分是具体任务。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6个方面23项具体任务。 一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从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配置和布局、重点保障特殊群体合...
浏览次数:
171
更新日期:
2023
-
07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