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观看视频青海推出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街头普法【解说】10月26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中心广场上,众多民众聚集在一起,与两台名叫“青小律”的智慧普法与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进行现场对话。【解说】据了解,青海省司法厅通过法律援助主题宣传和群众参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在西宁市人口密集区域设立了智能法律服务的体验区,该区域放置了“青小律”智慧普法与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智慧普法与公共法律服务无人亭和智慧普法与公共法律服务触摸一体机等智慧司法终端,让在场的群众通过体验互动,感受到“淘宝式”的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同期】西宁市民张强包括机器人、服务亭,这些东西都比较新奇,在青海来说我也是第一次遇到,比较吸引人的眼球,通过机器人先把人聚集到一起,然后宣传的话,宣传面也比较大也比较好,里面的内容,(机器人)里面问的问题,那些都比较适合老百姓。【解说】西宁市民张强告诉记者,通过体验这些高科技法律服务产品,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当地法律援助相关政策。相对于传统发传单等普法方式,和机器人聊天这种比较有趣味性的体验,老百姓更乐于接受。【同期】青海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工作人员杜长平法律宣传这一块,可能有时候会给老百姓带来一种感觉,就是特别枯燥乏味的,但是我们通过新时代“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这种方式,能给老百姓带来一种新的体验,更快的提高我们法律宣传的效果。
浏览次数: 140
更新日期: 2019 - 10 - 28
点击本行文字,观看本次活动视频视频来源:中新网客户端“这种形式比较新颖,我也是第一次遇到。不仅吸引人们的眼球,还非常贴近咱老百姓的生活。”10月26日,在青海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法律援助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现场,市民张先生体验了“青小律”智慧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亭、智慧公共法律服务触摸一体机等智慧终端后,不停地夸赞这些法律人工智能终端。通过体验这些法律人工智能终端,张先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了法律知识和青海省的法律援助政策。青海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道,以往的法治宣传工作有时会给老百姓带来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他们通过这种“人工智能+公共法律服务”的创新方式,给老百姓带来法律服务新体验,热门法律问题、便捷法律查询、智能法律服务快捷获取,快速提升了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的效果。此次活动展示的“青小律”智慧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等法律人工智能终端,由青海省司法厅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律应用分社暨北京法宣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及旗下北京人人律智能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法律”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开展带来更多高科技助力,为百姓学法用法、获取法律服务带来更多便利。这些法律人工智能终端具有这样几个生动而又贴切的“身份”:“智能普法宣传员”“青小律”智慧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充分融合了自然语言交互、微秒人脸识别、智能控制中枢、仿生动作模拟等技术,只需经过几句简短的交流,便可使用自然语言快速、准确地给出百姓想要的答案。经它讲解的法律知识、法律故事生动有趣,贴近百姓生活。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亭、智慧公共法律服务触摸一体机等智能终端同样加持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拥有强大的法治宣传资源库支持,可浏览普法漫画,观看法治动漫和专家讲座,精准普法,寓教于乐。“百姓身边的专业法律顾问”“青小律”智慧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等法律人工智能终...
浏览次数: 144
更新日期: 2019 - 10 - 28
10月26日,青海省司法厅、青海省法律援助中心、西宁市司法局、青海省法律援助基金会携手青海省总工会、共青团青海省委、青海省妇女联合会、青海省残疾人联合会、青海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在西宁市中心广场共同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法律援助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本次活动采用法治文艺演出和法律援助主题宣传、群众参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生动地展示青海省法律援助工作新进展、新成果,面对面、点对点为群众宣传法律援助政策,普及法律援助知识,扩大法律援助工作知晓度。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文艺演出和“我和我的祖国”快闪两大板块首尾呼应,法制讲座、宣传咨询、智能体验和案件受理四项法律服务,“法援惠民生”四类主题宣传,内容涉及五类人群,主题突出,形式多样,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上午十点,法治专题文艺演出在大型节目《鼓舞盛世》中拉开帷幕。展现律师风采的舞蹈《盛世花开》、讲述法援故事的相声《法援温暖你我他》、赞美法援精神的诗朗诵《法援,与你同在》等精彩节目赢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穿插其中的“1+1”行动青海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和法律援助受援人访谈让观众进一步了解了法律援助工作的意义和成效,法援知识有奖问答更是吸引了众多市民热情参与。为了达到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效果,本次活动专门设立了四大主题区域。文艺演出结束后,各区域宣传活动同步展开:法律宣传咨询区,由西宁市司法局组织的10家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律师接受群众现场咨询,答疑解惑。法制讲座区,由“1+1”行动志愿律师为社区群众讲解法律援助政策和农民工维权知识。案件受理指派区,由青海省法律援助中心和西宁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现场办公,进行案件受理和指派。在智能法律服务体验区,“青小律”智慧普法与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智慧普法与公共法律服务无人亭、智慧普法与公共法律服务触摸一体机等智能终端精彩亮相,广大市民纷纷体验互动,感受高科技法律服务产品带来的便捷。同...
浏览次数: 147
更新日期: 2019 - 10 - 26
青海省省司法厅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聚焦主责主业,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整改落实,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司法行政队伍,为人民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强化措施推进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干部队伍“四化”建设调研,细化厅机关处室职能,按事设岗,按岗定编,落实职数配备,完善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搭台子,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定向培养、实践锻炼力度,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严格落实“首提必政治”学习制度,永葆司法行政队伍政治本色。制定《青海省司法厅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组织举办培训班15期,参训人员800余名。积极开展选树典型活动,对60名优秀党员、29名优秀党务工作者、3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精准扶贫工作中涌现出的16个先进集体、31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监狱系统开展先进模范事迹巡回宣讲报告16场次,聆听报告3000余人,提振了党员干警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强化保障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坚决落实“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建设,推行“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模式,“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和“12348”热线平台基本实现全覆盖。市(州)级公共法律实体平台覆盖率达87.5%、县(市、区)达97.8%;乡镇(街道)公共法律实体平台覆盖率达99.7%、村(社区)达98.5%。28个县、11个乡镇布点39台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亭,8个市州和4个县(市、区)配发了“青小律”智慧普法与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落实“减证便民”要求,取消证明事项102项。136名外省律师和159名本地大学生志愿者赴无律师县开展“1+1”法律援助服务。制定出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经费保障意见》,指导推动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落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0925次,预防纠纷1722件,调解矛盾纠纷12656件,成功调处12303件,调解...
浏览次数: 166
更新日期: 2019 - 10 - 23
为指导各地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国家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指导标准2019到2022年的要求,司法部日前印发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清单,明确提出16项公共法律服务事项。通知要求,各地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以“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为评价指标,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等三大平台建设,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加快构建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通知强调,要不断增加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简化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法治获得感。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清单1. 法治文化设施服务对象:社会公众服务内容:设立以法治为主题的广场、公园、场馆、长廊、街区、宣传栏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服务提供/获取方式:免费开放服务提供主体:司法行政机关及相关部门2. 法治文化作品服务对象:社会公众服务内容:制作、发布普法公益广告、法治栏目剧、动漫、歌曲、曲艺、舞蹈、微电影等法治文化作品。服务提供/获取方式: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中国法律服务网、中国普法网、“两微一端”等服务提供主体:司法行政机关3. 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服务对象:社会公众服务内容:在“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期间,广泛开展以宪法为主题的集中法治宣传教育。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法律六进”等主题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服务提供/获取方式:主动提供服务提供主体:司法行政机关及相关部门4. 法律咨询服务服务对象:社会公众服务内容:解答基本法律问题、导引相关服务、提供专业法律意见。服务提供/获取方式: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政务服务大厅公共法律服务窗口;“12348”热线;中国法律服务网及各省级法律服务网服务提供主体:...
浏览次数: 151
更新日期: 2019 - 10 - 21
2019年10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宣传教育与公法研究中心、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律应用分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盈科律师事务所联合承办的“‘一带一路’国际法治论坛”在京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陈国平,韩国公法研究会前会长、韩国岭南大学教授朴仁洙(Insoo PARK),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全球合伙人、全球董事会主席梅向荣,巴西马拉尼昂州检察院检察官、巴西联邦马拉尼昂大学教授柴湾(Cássius Guimarães CHAI)出席本次论坛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莫纪宏研究员主持论坛开幕式。论坛开幕式中国社科院国际法所所长莫纪宏研究员主持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致开幕辞高培勇副院长首先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中外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70年不仅是中国走向民族富强的70年,也是中国全面融入国际体系的70年,更是中国不断繁荣国际法事业、坚定捍卫国际秩序的70年。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日益深入人心,“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从“大写意”走向“工笔画”,“一带一路”成果的巩固和发展离不开以规则为导向、开放包容、民主透明的法律机制保障,通过国际合作制定国际规范,建立可预期的国际制度,进而逐步塑造公正、有效、法治化的全球治理模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由路径。高培勇副院长指出,国际法研究所的成长发展与中国国际法事业的发展如影随形,召开“一带一路”国际法治论坛也是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更名10周年、国际法学科设立60周年,今年国际法研究...
浏览次数: 138
更新日期: 2019 - 10 - 12
为进一步提升智慧法律服务水平,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由青海省司法厅配置的智慧公共法律服务无人亭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门口落户,并向辖区居民免费开放,以藏汉双语的形式为当地群众提供覆盖全业务、全时段的高品质公共法律服务,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亭囊括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公共法律服务智能问答、公共法律服务自助办理、在线律师专业视频服务、国家法律法规、法律文书和合同范本等资料扫描打印、法律服务机构地图导引、在线申请法律援助等多项服务,群众可以通过刷身份证进入服务亭,以文字输入等方式与专业法律服务人员对话,咨询基本法律法规常识问题和便民利民服务措施,还可直接通过视频向专家咨询法律相关问题。其中,法律服务咨询是服务亭的特色及亮点功能,在智能咨询板块,能为百姓解答婚姻家庭、劳务合同纠纷、交通事故、民间借贷等多种法律问题,百姓还可以与法律服务团队进行面对面视频咨询,团队成员分别来自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中心。服务亭的正式运营,有效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咨询和办事时距离远、排队难等问题,真正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在身边,零距离”。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亭的智能化法律服务,不仅利于提升普通民众的法律知识、意识和法律应用能力,而且对推进法治社会进步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浏览次数: 161
更新日期: 2019 - 10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