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推荐新闻
2025 - 08 - 21
点击次数: 105
在青山区八吉府街道的调解室,一场因交通事故引发的赔偿纠纷正待化解。伤者王某瘫痪在床,后期康复治疗费、营养费没有着落,肇事者刘某则称已经承担了近50万元的前期住院治疗费用,家里实在是入不敷出。双方各执一词,此时,调解员敖茂志站了出来。这位“法律明白人”一面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有关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的条款,一面结合刘某的收入情况耐心沟通。最终,一份兼顾双方权益的调解协议顺利达成...
2025 - 08 - 21
点击次数: 103
黟县司法局以群众对法律服务需求为导向,聚焦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科学规划,以服务平台“广泛化”、服务标准“规范化”、服务方式“智能化”为抓手,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  服务平台“广泛化”  拓宽实体平台覆盖面,打造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8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70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创新打造碧阳镇石亭村乡村振兴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县域律师事务所2家,公证窗口1个,实现实体平台全覆盖。...
2025 - 08 - 21
点击次数: 103
近日,吉林省司法厅举办统筹推进“五项工作”暨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培训班,全面贯彻落实司法部统筹推进“五项工作”相关工作部署,培训辅导相关业务,交流各地经验做法,研究部署下步工作。  吉林省监狱管理局,厅社区矫正管理局、厅戒毒管理局、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就如何在本领域统筹推进“五项工作”、一体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专题辅导,为基层工作提供具体指引。  长春市司法局围绕“一体化推进...
2025 - 08 - 21
点击次数: 103
自2023年首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举办以来,论坛汇聚了乔晓阳、江必新、姜伟、张鸣起、张苏军、韩亨林、邬书林、吴尚之、闫崇年、梁晓声、纪连海等知名法学家和知名人士。中宣部、中国出版集团等领导出席论坛。连续两年发布《中国法治创新发展年度报告》。目前,论坛已经成长为法治领域极具影响力的高端交流平台。  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纪念全民普法40周年,推动法学发展,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

一通电话解开群众心中疙瘩——青海全力打造便捷高效普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日期: 2024-04-29
浏览次数: 126
来源: 青海省司法厅、法治日报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面积7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常住人口592万余人。面对地广人稀、高寒缺氧的客观实际和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特殊省情,如何让广大城区居民和农牧区群众享受到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


近年来,青海省司法厅因地制宜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法律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方式方法,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全力打造便捷高效普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给越来越多的群众送上法治温暖。


搭建平台


3月21日,青海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一体化呼叫中心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电话那头,藏族群众多某某焦急地咨询女儿的离婚问题。虽然多某某说着一口藏语,却难不倒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藏汉双语律师斗白。斗白耐心地倾听后,将法律规定用通俗的话进行了解释,多某某听后豁然开朗,知道了下一步该怎么做,对斗白连连表示感谢。


一通电话,解开了群众心中的疙瘩。让群众享受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搭建起便民利民的三大平台至关重要。目前,青海已实现省、市州、县(区、市、行委)、乡镇、村(社区)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并加强规范化建设,实现功能区域划分合理、服务职能明确、专业化人员满足岗位需求。同时,青海持续打造以12348青海法网为核心,拓展城市、农村、牧区二级法网,集App、智慧终端等多样服务端口为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针对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总量少,地区、城乡之间差距较大的现实,青海省司法厅统筹建设了青海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一体化呼叫中心,将省市县三级应用模式升级为全省统一呼叫、集中服务、一体运行新模式,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司法鉴定等全方位服务于一体,为群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法律服务。自2021年青海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一体化呼叫中心建成以来,累计解答法律咨询14.4万人次,月均服务量从不足2000通升至5000余通。


为满足藏族群众法律服务需求,青海省司法厅从全省遴选了藏汉双语律师组成服务团队,开通运行并不断优化藏汉双语法网,在青海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设立藏汉双语法律服务实体座席,确保藏族群众的法律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人才、经费、组织机构的支撑和保障非常重要。在人才培养方面,青海创新民族地区法律服务人才培训模式,遴选六个民族自治州中懂藏语的优秀人才,参加全省“双语”法律服务人才强化班,近年来共为六州培养专业法律人才157人。


优化服务


“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还需要‘苦练内功’,采取一系列扎实措施,让各项法律服务更加便民、利民、惠民。”青海省司法厅党组成员、援青办主任李曼说。


在法律援助方面,青海连续两年将“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必要的、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支持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纳入省委、省政府便民惠民工程。省司法厅将零就业家庭、留守儿童、孤儿列为法律援助重点对象,将涉及妇女儿童的劳动保障、婚姻家庭、教育医疗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扩大法律援助影响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成立军人军属、涉法涉诉信访、生态环境保护、民营企业、“一带一路”等法律服务团队;组建8个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开展“法治体检”活动……青海优化整合律师服务资源,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对律师人数少且分布不均衡的现状,青海加强边远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积极对接“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同时在缺少律师的县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实现律师服务有效覆盖。


没有公证员,如何提供公证服务?青海鼓励引导西宁地区公证机构远程网络帮扶无公证员县开展公证业务,并在临近县域采取巡回、预约、上门办证,依托乡镇司法所建立公证联络服务点等方式,实现全省公证服务资源全覆盖。


海东打造的预防化解“拉面人”外出从业纠纷工作法,为18万海东籍拉面人在省外经营务工保驾护航,稳固了“拉面经济”发展根基,被评为全国“枫桥式工作法”。近年来,青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打造专业化、职业化人民调解员队伍,推动品牌调解室建设,将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比率纳入年度工作重点,推动“枫桥经验”在青海“开花结果”。


同时,针对无司法鉴定机构的市州,青海派遣西宁市4家司法鉴定机构进驻开展服务。青海还在12348青海法网设置仲裁服务专区,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增加仲裁服务指引,对于重点民生行业减收仲裁费用。


六个转变


在3月底举办的全国“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班上,西宁市城东区韵家口镇曹家寨村党委书记尚国强作为全省“法律明白人”代表参加培训并作交流发言。


“长期工作在基层,打交道最多的就是老百姓,作为‘法律明白人’,不仅要提升自身能力水平,更要学会如何真正为村民化解矛盾、解决难题,带动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长期的调解工作,让尚国强深刻感受到了“法律明白人”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李曼介绍说,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青海实现了“六个转变”,即从不平衡不充分的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向各族群众普惠均等转变,从传统的街头宣传向智能精准的网上宣传、咨询、律师服务转变,从繁琐复杂的系统准入形式向便捷高效共享转变,从一时一事的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向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转变,从政府单一服务向整合社会资源全方位开展法律服务转变,从事后法律援助向事前法律服务保障转变。


“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是青海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实现法治宣传普惠均等的重要内容。青海深入开展“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抓好“法律明白人”网校建设,让他们在基层法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青海将5月作为“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月,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


为实现事后法律援助向事前法律服务保障转变,青海省八部门联合印发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实施办法,实现法律援助审批由“减证便民”变为“无证便民”,提升了群众的法律援助获得感。


李曼表示,下一步将抓好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重点任务落实,结合青海实际,创新服务方式和实践路径,让广大群众的法律服务获得感更加充实。



来源:青海省司法厅、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