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推荐新闻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1
自“八五”普法开启,博乐市便将目光聚焦在领导班子的法治素养提升上,把法治宣传工作做到了“点子”上。通过积极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学习,以及深入学习依法治国理论,各类丰富多样的学法用法活动在领导干部群体中火热开展,有效提升了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为依法行政筑牢坚实根基。制度先行,规范学法用法之路博乐市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领导班子定期学法制度,将学法用法郑重其事地写进制度条文。党...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2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2025年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结合我省卫生健康领域实际,制定本清单。一、首要学习内容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必修课程。《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人工智能+”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北京信息软件业技术和应用场景优势,把信息软件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主渠道、主服务商,协同行业用户、大模型厂商等各方力量,加快大模型的行业深度应用,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特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支持MaaS企业在京集聚发展。支持云服务和大模型厂商等搭建全栈式MaaS平台,提升规模化服务能力。建立可量化的MaaS平台动态指标跟踪和评价机制...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1
2024年,虹口区守法普法工作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打造上海法治文化品牌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上海法律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工作方案》《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关于在本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依托精准普法创新工作,激发法律科技企业、法律服务机构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为助推虹口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宣传保障。一、聚...

一通电话解开群众心中疙瘩——青海全力打造便捷高效普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日期: 2024-04-29
浏览次数: 126
来源: 青海省司法厅、法治日报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面积7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常住人口592万余人。面对地广人稀、高寒缺氧的客观实际和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特殊省情,如何让广大城区居民和农牧区群众享受到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


近年来,青海省司法厅因地制宜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法律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方式方法,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全力打造便捷高效普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给越来越多的群众送上法治温暖。


搭建平台


3月21日,青海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一体化呼叫中心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电话那头,藏族群众多某某焦急地咨询女儿的离婚问题。虽然多某某说着一口藏语,却难不倒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藏汉双语律师斗白。斗白耐心地倾听后,将法律规定用通俗的话进行了解释,多某某听后豁然开朗,知道了下一步该怎么做,对斗白连连表示感谢。


一通电话,解开了群众心中的疙瘩。让群众享受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搭建起便民利民的三大平台至关重要。目前,青海已实现省、市州、县(区、市、行委)、乡镇、村(社区)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并加强规范化建设,实现功能区域划分合理、服务职能明确、专业化人员满足岗位需求。同时,青海持续打造以12348青海法网为核心,拓展城市、农村、牧区二级法网,集App、智慧终端等多样服务端口为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针对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总量少,地区、城乡之间差距较大的现实,青海省司法厅统筹建设了青海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一体化呼叫中心,将省市县三级应用模式升级为全省统一呼叫、集中服务、一体运行新模式,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司法鉴定等全方位服务于一体,为群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法律服务。自2021年青海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一体化呼叫中心建成以来,累计解答法律咨询14.4万人次,月均服务量从不足2000通升至5000余通。


为满足藏族群众法律服务需求,青海省司法厅从全省遴选了藏汉双语律师组成服务团队,开通运行并不断优化藏汉双语法网,在青海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设立藏汉双语法律服务实体座席,确保藏族群众的法律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人才、经费、组织机构的支撑和保障非常重要。在人才培养方面,青海创新民族地区法律服务人才培训模式,遴选六个民族自治州中懂藏语的优秀人才,参加全省“双语”法律服务人才强化班,近年来共为六州培养专业法律人才157人。


优化服务


“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还需要‘苦练内功’,采取一系列扎实措施,让各项法律服务更加便民、利民、惠民。”青海省司法厅党组成员、援青办主任李曼说。


在法律援助方面,青海连续两年将“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必要的、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支持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纳入省委、省政府便民惠民工程。省司法厅将零就业家庭、留守儿童、孤儿列为法律援助重点对象,将涉及妇女儿童的劳动保障、婚姻家庭、教育医疗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扩大法律援助影响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成立军人军属、涉法涉诉信访、生态环境保护、民营企业、“一带一路”等法律服务团队;组建8个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开展“法治体检”活动……青海优化整合律师服务资源,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对律师人数少且分布不均衡的现状,青海加强边远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积极对接“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同时在缺少律师的县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实现律师服务有效覆盖。


没有公证员,如何提供公证服务?青海鼓励引导西宁地区公证机构远程网络帮扶无公证员县开展公证业务,并在临近县域采取巡回、预约、上门办证,依托乡镇司法所建立公证联络服务点等方式,实现全省公证服务资源全覆盖。


海东打造的预防化解“拉面人”外出从业纠纷工作法,为18万海东籍拉面人在省外经营务工保驾护航,稳固了“拉面经济”发展根基,被评为全国“枫桥式工作法”。近年来,青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打造专业化、职业化人民调解员队伍,推动品牌调解室建设,将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比率纳入年度工作重点,推动“枫桥经验”在青海“开花结果”。


同时,针对无司法鉴定机构的市州,青海派遣西宁市4家司法鉴定机构进驻开展服务。青海还在12348青海法网设置仲裁服务专区,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增加仲裁服务指引,对于重点民生行业减收仲裁费用。


六个转变


在3月底举办的全国“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班上,西宁市城东区韵家口镇曹家寨村党委书记尚国强作为全省“法律明白人”代表参加培训并作交流发言。


“长期工作在基层,打交道最多的就是老百姓,作为‘法律明白人’,不仅要提升自身能力水平,更要学会如何真正为村民化解矛盾、解决难题,带动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长期的调解工作,让尚国强深刻感受到了“法律明白人”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李曼介绍说,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青海实现了“六个转变”,即从不平衡不充分的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向各族群众普惠均等转变,从传统的街头宣传向智能精准的网上宣传、咨询、律师服务转变,从繁琐复杂的系统准入形式向便捷高效共享转变,从一时一事的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向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转变,从政府单一服务向整合社会资源全方位开展法律服务转变,从事后法律援助向事前法律服务保障转变。


“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是青海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实现法治宣传普惠均等的重要内容。青海深入开展“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抓好“法律明白人”网校建设,让他们在基层法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青海将5月作为“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月,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


为实现事后法律援助向事前法律服务保障转变,青海省八部门联合印发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实施办法,实现法律援助审批由“减证便民”变为“无证便民”,提升了群众的法律援助获得感。


李曼表示,下一步将抓好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重点任务落实,结合青海实际,创新服务方式和实践路径,让广大群众的法律服务获得感更加充实。



来源:青海省司法厅、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