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推荐新闻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1
自“八五”普法开启,博乐市便将目光聚焦在领导班子的法治素养提升上,把法治宣传工作做到了“点子”上。通过积极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学习,以及深入学习依法治国理论,各类丰富多样的学法用法活动在领导干部群体中火热开展,有效提升了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为依法行政筑牢坚实根基。制度先行,规范学法用法之路博乐市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领导班子定期学法制度,将学法用法郑重其事地写进制度条文。党...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2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2025年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结合我省卫生健康领域实际,制定本清单。一、首要学习内容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必修课程。《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人工智能+”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北京信息软件业技术和应用场景优势,把信息软件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主渠道、主服务商,协同行业用户、大模型厂商等各方力量,加快大模型的行业深度应用,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特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支持MaaS企业在京集聚发展。支持云服务和大模型厂商等搭建全栈式MaaS平台,提升规模化服务能力。建立可量化的MaaS平台动态指标跟踪和评价机制...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1
2024年,虹口区守法普法工作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打造上海法治文化品牌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上海法律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工作方案》《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关于在本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依托精准普法创新工作,激发法律科技企业、法律服务机构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为助推虹口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宣传保障。一、聚...

梅州梅县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融入基层治理

日期: 2024-12-12
浏览次数: 23
来源: 广东司法行政

近日,在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罗田下村,25户村民因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与某公司负责人发生激烈争吵,村民扬言“要是不给合理赔偿,就让公司开不下去”。闻讯赶来的驻村法律顾问和司法所工作人员,耐心进行疏导并找准争议焦点,提出终止承包合同赔偿方案。最终,双方签订终止合同协议,公司现场支付村民赔偿金,一场群体性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据梅州市梅县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以来,该区积极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整合司法所工作人员、驻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力量,通过释法说理、组织调解等举措,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端口前移,服务保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培养群众身边普法解纷多面手


“老张家和老沈家的共用墙因房檐滴水发霉了,两家经常吵架”“丘阿姨因为担心卫生问题不允许邻居饲养家禽,两家吵得不可开交”“李老板与柚农有合同纠纷,双方希望调解”……在隆文镇江上村,村民们遇到麻烦事,总喜欢找“法律明白人”赖雪荣。

作为梅州市梅县区首批“法律明白人”,赖雪荣坚持当好用法律服务村民的带头人,积极参加法律知识培训,主动请教驻村(社区)法律顾问,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有事上门促和、无事串门普法,带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据悉,梅州市梅县区司法局坚持以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全面深化“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组织“法律明白人”参加法律知识暨人民调解业务技能培训,开展“1+N”结对行动,将驻村(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与“法律明白人”有机结合,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

说起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赖雪荣总是劲头十足:“乡亲们有问题就想起我,是对我的信任,更激励我要学好法律知识、做好大家身边的‘法律明白人’。”

目前,梅州市梅县区已培养“法律明白人”1635人,他们活跃在基层一线,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离得近、叫得应、接地气”的优势,参与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累计参与纠纷调解1351场次,成为群众身边普法宣传与解决问题的多面手、贴心人。




推动调解资源在基层一线融合


“赔偿款都收到了,谢谢政府的帮助!”前不久,雁洋司法所工作人员上门对一宗死亡赔偿纠纷案当事人进行回访时,死者家属陈婆婆表示赔偿款已到位,并再次感谢司法所耐心细致的调处工作。

据了解,雁洋镇雁中村一名村民在工地施工时意外坠亡,家属与包工头就经济赔偿问题引发矛盾冲突,于是寻求司法所调处。经调查,此事涉及业主单位、总包公司、劳务分包公司等共计4家公司和2名包工头。死者未与公司签订合同,多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司法所工作人员评估认为其中存在不稳定风险,立即报告综治中心,启动应急预案,派员协助稳控现场。同时,协调入驻综治中心的法院工作人员、驻村(社区)法律顾问共同研判调解方案,引导双方依法协商解决,避免矛盾升级。

工作组经过半个月的多方协调和沟通,矛盾双方对立情绪得到缓和,均认可调解方案,最终签订调解协议,冲突得以平息。

近年来,梅州市梅县区司法局积极融入“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综治中心+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综合网格、“粤平安”云平台+其他综治力量)建设,推进新时代“枫桥式”司法所建设,参与建立“访调对接”“警调对接”“诉前联调”等工作机制,畅通纠纷调解流转通道,构建业务结合、协同配合、信息共享、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加快推动调解资源在一线融合、矛盾纠纷在一线化解、平安和谐在一线实现。

一年来,各级调解组织主动排查化解纠纷224宗,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236宗,调处成功2185宗,调处成功率97.7%。




守好集体“钱袋子”助力乡村振兴


“户代表签名人数比例不够、合同未明确约定承包的四至范围……”近日,雁洋镇塘心村驻村法律顾问邹秀虹律师在审查村民小组土地承包合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于是出具了法律意见。村民小组根据法律意见进行整改,确保了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发包的合法性、公正性和群众知情权。合同顺利续签,有效盘活了集体资产。

镇村是广东“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梅州市梅县区司法局充分引导驻村(社区)法律顾问发挥调解员、参谋员、服务员、宣传员等“六员”重要角色作用,从法律角度为规范乡村治理、村民自治提出意见、建议,助力乡村振兴。

守好村集体“三资”钱袋子,才能走好乡村振兴新路子。梅州市梅县区司法局组织驻村(社区)法律顾问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经济合同法律审核工作,今年审核村(社区)集体“三资”经营性合同并出具法律意见2685份。

“驻村律师为村集体三资经济合同把好质量关,有力盘活农村集体资产,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助力‘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梅州市梅县区司法局律师工作管理股股长李红梅说。



来源丨法治日报(记者 邓君,通讯员 王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