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推荐新闻
2025 - 04 - 03
点击次数: 5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获得便捷的法律服务,提升东胜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水平,东胜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8344148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相融合,努力打造“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启东胜区“智慧司法”服务模式,尤其是东胜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门口的“小律·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亭”,实现了7×24小时自助法律服务“永不打烊”。 公共法律服务亭的...
2025 - 03 - 07
点击次数: 9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司法局以科技为依托,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在玉林市公共法律服务“云超市”接入DeepSeek,开启公共法律服务“数智”融合时代,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精准高效响应,为群众提供全时空、全链条、全流程的智慧法律服务新体验。玉林市公共法律服务“云超市”由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民营企业法律服务配送等九个模块组成,统一标准、整合集成,以手机微信平台为使用...
2025 - 03 - 07
点击次数: 12
近日,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小律·公共法律服务微平台上线试运行,标志着港北区公共法律服务开始迈入人工智能新时代。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转型该平台融合了大数据和DeepSeek人工智能技术,将传统的“实体覆盖”模式升级为“网络覆盖”模式,实现了法律服务的智能化转型。通过这一平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法律AI咨询、法律AI解决方案、法律AI文书等多项服务。无论是婚姻家庭纠纷、房屋拆迁问题,还是遗产继承...
2025 - 03 - 07
点击次数: 12
今年以来,甘肃省清水县公安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公安局长会议精神,以“四新”要求为抓手,坚持“精工致远”导向,强化科技强警战略,深入实施现代警务提效工程,主动拥抱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成功引进由人人律智能打造的AI智能机器人“清清”和“帅帅”,广泛应用以案说法、法条释义、政策宣讲、普法播报等多种场景,为现代警务建设注入科技新动能。 ...

“一带一路”国际法治论坛在京召开 国际法所十周年所庆系列学术活动

日期: 2019-10-12
浏览次数: 150
来源: 中国法学网

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2019年10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宣传教育与公法研究中心、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律应用分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盈科律师事务所联合承办的“‘一带一路’国际法治论坛”在京隆重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陈国平,韩国公法研究会前会长、韩国岭南大学教授朴仁洙(Insoo PARK),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全球合伙人、全球董事会主席梅向荣,巴西马拉尼昂州检察院检察官、巴西联邦马拉尼昂大学教授柴湾(Cássius Guimarães CHAI)出席本次论坛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莫纪宏研究员主持论坛开幕式。


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论坛开幕式


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中国社科院国际法所所长莫纪宏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致开幕辞


高培勇副院长首先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中外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70年不仅是中国走向民族富强的70年,也是中国全面融入国际体系的70年,更是中国不断繁荣国际法事业、坚定捍卫国际秩序的70年。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日益深入人心,“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从“大写意”走向“工笔画”,“一带一路”成果的巩固和发展离不开以规则为导向、开放包容、民主透明的法律机制保障,通过国际合作制定国际规范,建立可预期的国际制度,进而逐步塑造公正、有效、法治化的全球治理模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由路径。高培勇副院长指出,国际法研究所的成长发展与中国国际法事业的发展如影随形,召开“一带一路”国际法治论坛也是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更名10周年、国际法学科设立60周年,今年国际法研究所承担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法律风险防范与法律机制构建重大项目,项目将按照国别和区域对“一带一路”国家展开实地调研,以此为国家决策提供建议,并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国际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高培勇副院长诚挚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够围绕会议议题,深入研讨“一带一路”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为繁荣国际法研究和实践、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国际法所联合党委书记陈国平致开幕辞


陈国平书记代表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对专家学者的与会研讨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法律是保障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最有力量、最可靠的手段和途径,国家之间有效的法律交流、合作和司法协助,对于历史文化不同、制度差异明显的各国求同存异,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尤为重要。中国社科院作为国家智库,一直非常重视“一带一路”相关问题的研究,为中央提供了包括加强“一带一路”法律合作在内的很多政策建议。今年4月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合作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遵循绿色开放廉洁理念;强调中国未来将在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高度重视履行同各国达成的多边和双边经贸协议等,无不体现了“规则和信用是国际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基石”的法律精神和法治理念。陈国平书记表示,以本次论坛的召开为平台和契机,国际法律共同体要进一步凝聚共识,通力合作,共同为“一带一路”建设以法律为桥梁实现高水平合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韩国公法研究会前会长、韩国岭南大学教授朴仁洙致开幕辞


朴仁洙(Insoo PARK)教授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各国带来很多重大发展机遇,也带来很多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大了各国的发展差距。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提出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强调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止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全球法治增添了新内涵。本次论坛的召开对各国学者进一步凝聚法律共识,以更加长远的眼光,通过国际法治途径保障人类共同利益、实现长久和平与稳定发展,增进友谊与合作至关重要。


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全球合伙人、全球董事会主席梅向荣致开幕辞


梅向荣先生表示,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从事贸易投资,大量中国公民赴境外旅游和学习,很多新型法律问题和法律纠纷亟待研究解决。盈科律师事务所和国际法研究所合作开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治道路”专题研究,旨在通过理论和实务的双重视角,从事“一带一路”国别法律分析调研,建设“一带一路”法律数据库,设立“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项目,致力于通过科技与法律的结合,国内和国外法律人士的合作,为全球华人华商提供“一带一路”法律问题整体解决方案,为“一带一路”法治建设,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参与制定全球治理法律规则作出更大贡献。


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巴西马拉尼昂州检察院检察官、巴西联邦马拉尼昂大学教授柴湾致开幕辞


柴湾(Cássius Guimarães CHAI)教授从意义、问题和挑战三个方面作开幕致辞,他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需要从多重视角分析和考量,各国学者和实务界专家需要共同深入研讨良治、合规、双重用途、白皮书原则、公私合作、“吹哨人”、人权与性别教育、和平与安全发展等重要议题,论坛的召开有助于各方思考共同的问题和关切,增进了解和共识,采用比较法方法和全球化视野找到更好的办法解决共同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柳华文研究员主持论坛主旨发言环节。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秘书长金鑫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法律风险认识与防范”为题,韩国公法研究会前会长、韩国岭南大学教授朴仁洙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下的国际合作与法治发展”为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王林聪研究员以“中非合作与中国非洲研究院”为题,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教授以“‘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投资争议协同治理机制的构建”为题,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寿平教授以“现代国际法中的国际合作原则”为题,盈科国际创始合伙人、全球合伙人、全球董事会执行主任杨琳以“法治建设与外国投资”为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科研外事处处长廖凡研究员以“国家主权、正当程序与多边主义”为题作主旨发言。


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论坛主旨发言环节


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中国社会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柳华文研究员主持论坛主旨发言


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秘书长金鑫作主旨发言


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韩国公法研究会前会长、韩国岭南大学教授朴仁洙作主旨发言


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王林聪研究员作主旨发言


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教授作主旨发言


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寿平教授作主旨发言


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盈科国际创始合伙人、全球合伙人、全球董事会执行主任杨琳作主旨发言


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科研外事处处长廖凡研究员作主旨发言


“一带一路”国际法治论坛系国际法研究所十周年所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巴西、意大利等国高校、科研机构和实务界的5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论坛将持续一天半,中外学者将就“一带一路”与国际法治创新、“一带一路”争端解决与国际商事仲裁、“一带一路”经贸法律风险与防范、“一带一路”法律共同体合作机制等议题展开研讨。


小律法律机器人

“一带一路”国际法治论坛嘉宾合影


小律法律机器人

“一带一路”国际法治论坛嘉宾合影


小律法律机器人

论坛现场


论坛期间,高培勇副院长还参观了由法学研究所法治宣传教育与公法研究中心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律应用分社等单位联合研发的法律科研助理机器人“小律”。“小律”用中英双语介绍了国际法研究所的发展历史和主要贡献,与高培勇副院长“对话”和“互动”,生动展示了机器人服务科研工作的广阔前景,展现出现代科技与法律深度结合的无限可能,为“一带一路”国际法治论坛增添了数字智能的风采。


小律法律机器人 1571017969984032331.jpg

高培勇副院长在两所领导陪同下参观法律科研助理机器人“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