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推荐新闻
2025 - 04 - 03
点击次数: 5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获得便捷的法律服务,提升东胜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水平,东胜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8344148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相融合,努力打造“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启东胜区“智慧司法”服务模式,尤其是东胜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门口的“小律·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亭”,实现了7×24小时自助法律服务“永不打烊”。 公共法律服务亭的...
2025 - 03 - 07
点击次数: 9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司法局以科技为依托,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在玉林市公共法律服务“云超市”接入DeepSeek,开启公共法律服务“数智”融合时代,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精准高效响应,为群众提供全时空、全链条、全流程的智慧法律服务新体验。玉林市公共法律服务“云超市”由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民营企业法律服务配送等九个模块组成,统一标准、整合集成,以手机微信平台为使用...
2025 - 03 - 07
点击次数: 12
近日,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小律·公共法律服务微平台上线试运行,标志着港北区公共法律服务开始迈入人工智能新时代。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转型该平台融合了大数据和DeepSeek人工智能技术,将传统的“实体覆盖”模式升级为“网络覆盖”模式,实现了法律服务的智能化转型。通过这一平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法律AI咨询、法律AI解决方案、法律AI文书等多项服务。无论是婚姻家庭纠纷、房屋拆迁问题,还是遗产继承...
2025 - 03 - 07
点击次数: 12
今年以来,甘肃省清水县公安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公安局长会议精神,以“四新”要求为抓手,坚持“精工致远”导向,强化科技强警战略,深入实施现代警务提效工程,主动拥抱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成功引进由人人律智能打造的AI智能机器人“清清”和“帅帅”,广泛应用以案说法、法条释义、政策宣讲、普法播报等多种场景,为现代警务建设注入科技新动能。 ...

吉林:通化市军地共建再谱“双拥”新篇章

日期: 2019-12-12
浏览次数: 150
来源: 通化日报

通化市作为首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十面旗帜”之一,现已连续8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和驻通部队不断强化政治担当,加强军地协同,突出载体创新,做好资源统筹,推进政策落实,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扎实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谱写出新时代军地一家亲、军民鱼水情的双拥新篇章。


提高政治站位,让双拥工作更具潜力、活力和动力


今年9月,军地共同规划和建设的通集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不仅打通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通道,也打通了部队国防战备的大通道。今年还投资12.3亿元,规划建设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努力打造全国党性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该院已被中组部命名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全国党性教育基地。


强化思想认识,营造军民融合发展氛围


今年10月19日,杨靖宇与东北抗联——首届“弘扬杨靖宇精神”高端论坛在通化举办,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精神高地。此外,还持续开展国防教育宣讲活动,邀请革命老功臣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讲述红色故事……目前,通化各类红色教育宣传活动开展达2000余次。通过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和以爱国拥军、爱民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双拥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军地一盘棋”“军民一家人”意识。


提高保障水平,在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上持续发力


近年来,通化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通化市驻军和武警部队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优抚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特别把支持部队建设、走访慰问部队和重点优抚对象等双拥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年增加。同时,投入专项资金,用以支持部队移防、基础设施建设和官兵生活条件改善。同时,还全力落实抚恤优待政策,积极解决“三后”问题。近年来,接收安置军转干部70名、接收安置退役士兵627人、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20人,解决现役军人和烈士子女入学及择校问题412人次,优先对口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安置问题,全力解决官兵后顾之忧;在省内率先完成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悬挂光荣牌任务;持续开展“关爱革命功臣”送医送药活动,提供免费体检和义诊260人次,赠送药品价值16.8万元;为城乡义务兵发放优待金2260余万元。


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在“民拥军”上持续发力


积极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深入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深入推进社区拥军、企业拥军、行业拥军。组织企业家开展“走边防、进军营”活动,为边防部队购置文化、生活等设施器材,积极为复转军人和随军家属提供就业岗位,其中有30多名军转、退休干部在修正药业、万通药业等知名企业党建、行政管理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化日盛就业服务有限公司累计安排复转军人就业507人次,军嫂就业74人次,充分释放了民企拥军的品牌示范效应。


此外,每逢春节和“八一”建军节,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军民联欢联谊活动。举办各类文艺演出200余场次;持续开展“送法律进军营”,为部队官兵宣讲法治课30余场次,解答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送法律图书和联系卡4万余份,建立法援工作站6个,并向驻通65367部队赠送“小律·智慧普法与公共法律服务触摸一体机”;军地联合举办“青春有约、筑梦通化”联谊活动,为200余名军地青年解决婚恋问题。


进一步发挥部队优势,在“军爱民”上持续发力


驻通部队也为新时代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驻通部队以助推精准扶贫为牵引,近年来共投入800余万元,帮扶贫困村106个、贫困户286户、贫困学生143名,帮助建成黑果花楸、温室大棚、种桑养蚕、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等产业项目13个,其中驻通96035部队与通化县果松镇军地共建“暖水民宿”扶贫项目事迹还多次在央视军事频道报道。


此外,驻通部队还组织开展植树造林和环境整治活动,植树10万余株,清理铁路沿线和河道垃圾1万多立方米,持续开展学雷锋“爱民助民惠民”系列活动,累计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2000余人次。大力开展共建文化书屋活动,与中朝边境一线28个村屯结成共建对子,广泛开展捐送书籍、图书互借等活动,帮助改善文化室和农家书屋条件。驻通65367部队持续开展的“兵儿子”与“兵妈妈”结对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双拥工作的层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