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推荐新闻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1
自“八五”普法开启,博乐市便将目光聚焦在领导班子的法治素养提升上,把法治宣传工作做到了“点子”上。通过积极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学习,以及深入学习依法治国理论,各类丰富多样的学法用法活动在领导干部群体中火热开展,有效提升了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为依法行政筑牢坚实根基。制度先行,规范学法用法之路博乐市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领导班子定期学法制度,将学法用法郑重其事地写进制度条文。党...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2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2025年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结合我省卫生健康领域实际,制定本清单。一、首要学习内容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必修课程。《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人工智能+”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北京信息软件业技术和应用场景优势,把信息软件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主渠道、主服务商,协同行业用户、大模型厂商等各方力量,加快大模型的行业深度应用,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特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支持MaaS企业在京集聚发展。支持云服务和大模型厂商等搭建全栈式MaaS平台,提升规模化服务能力。建立可量化的MaaS平台动态指标跟踪和评价机制...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1
2024年,虹口区守法普法工作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打造上海法治文化品牌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上海法律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工作方案》《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关于在本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依托精准普法创新工作,激发法律科技企业、法律服务机构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为助推虹口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宣传保障。一、聚...

内蒙古通辽: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升级版”

日期: 2023-07-27
浏览次数: 127
来源: 通辽市司法局

在飞往巴基斯坦的飞机上,乌思麦小心的放好行李箱,因为里面的东西关系着他24名同学的未来。

就在前一天,乌思麦在通辽市哲里木公证处,用不太流利的汉语焦急地说:“如果不能在今天拿到公证书,我们就没法办注册执业医师了。”经了解,乌思麦和同学是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留学生,毕业返回巴基斯坦后立即投入到医疗事业中,在注册执业医师时才发现需要提供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成绩单等公证书,乌思麦受书面委托,协助办理涉外公证事宜。然而,去掉回国路程的时间,留给公证处的时间仅剩一天了。

100多本公证书、200多份英文翻译件,一天内完成工作量可谓巨大。通辽市哲里木公证处党员公证员牵头组成团队,将工作重心汇聚为一个“减”字。减材料,结合制定的《33类81项高频公证事项清单》进行一次性告知,排除无必要证明材料;减流程,设立双通道审批,提升审批效能。组建制证专班,与受理、审批等各环节无缝对接。与翻译公司联系,开通英文翻译加急服务。减费用,结合哲里木公证处惠民措施,减免了调查核实、加急翻译等费用。

当工作人员将厚厚的一摞公证书交到乌思麦手中时,他激动地说:“你们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中国速度,我代表全体同学感谢你们”。

这是通辽市司法局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一次生动实践。近年来,通辽市司法局积极推进法律服务均衡发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法律服务质量,通过整合律师、法律援助、公证、仲裁、司法鉴定、法治宣传、人民调解、行政复议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在为群众提供精准化、多元化法律服务的同时,不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内容,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流程,扩大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线上线下

做好群众身边的法律“贴心人” 

“我父亲年纪大,没法下楼,个体执照注册不了,我就想着打电话问问怎么办?”近日,在通辽市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电话铃声像往常一样不断响起,值班律师正忙着为电话另一头的市民提供法律服务,群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服务问题,在这里都能找到相应答案。像通辽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这样,能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的平台早已融入了通辽市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近年来,通辽市司法局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从线下走向线上,从实体服务扩展到数字服务、移动服务和智慧服务。

目前,通辽市司法行政系统已基本建成覆盖市—旗—镇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家,旗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8家,依托苏木乡镇司法所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27家,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专职工作人员达到275名。全市2182个行政村,已选树和培育法律明白人7496人,实现配备至少三名“法律明白人”。除此之外,在网络平台,群众通过“E网公证”“线上仲裁”“网上律师”“掌上行政复议”“法律顾问微信群”等多平台、多载体,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便民利民、精准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

为及时解决人们的法律问题,除了在网站、微信、客户端等线上途径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外,通辽市司法行政系统还创新运用抖音、快手直播的形式,为企业和群众送上“法治课大礼包”。如库伦旗司法局选派专业律师开通“直播间普法答疑”栏目,在直播间为村民上法治网课,打通法治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多元解纷

做好百姓家门口的“解忧人”

通辽市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秉持“司法为民、调解利民”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扎实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推进溯源治理。在巩固嘎查村(居)、苏木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人民调解工作覆盖面,积极健全完善交通、医疗、劳动、物业、环境、征地拆迁、金融、建设工程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指导各旗县(市区)设立个人调解工作室。目前,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2637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38个,个人调解工作室56个,实现了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调解组织网络体系。

建立矛盾纠纷月报制度,从实从细抓好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工作,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深入细致滚动排查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排查出的纠纷隐患建立工作台账,分类梳理,分析研判,及时介入对症调处,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建立“诉调对接”“公调对接”“访调对接”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及时掌握辖区内矛盾纠纷动态,通过衔接联动、分流调处,实现部门之间的优势互补,形成矛盾化解合力。近年来,累计调解2094件,成功2052件。

精准服务

做好护航企业发展的“暖心人”

“法治体检帮我们排忧解难,作为本地企业心里暖暖的,我们的法治营商环境确实越来越好了!”通辽市某物流公司负责人表示。

前不久,通辽市司法局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时,发现该企业负责人正为一场事故纠纷头疼不已:员工驾驶车辆在运送货物途中,车辆突然起火将车辆和货物都烧毁了,该企业与员工签订过《车辆使用协议》,规定员工使用车辆所发生风险与损失后果均是由员工来承担,由此企业认为应该由员工赔偿全部损失,员工自然不同意,导致双方僵持不下。通辽市司法局积极协商律师为企业提供法律帮助。“这份协议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律师依法向企业负责人解释。经过耐心细致的释法,双方都对自己的行为与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终达成和解。

年初以来,通辽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围绕“暖企、助企、兴企”这一主题,推出了“伴随式”执法、“康复式”回访和“综合查一次”等一系列亮点做法,聚焦企业关切的法律问题,主动对接企业,开展“送法上门”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向企业宣传讲解涉企法律法规,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为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提供法治审核等方式,“零距离”为企业排忧解难。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各类涉企普法活动12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受教企业人员达5000余人次,解决企业法律问题150个。通过上门送法律、送服务、送建议,全面打通普法宣传“最后一米”,及时扫除企业法律盲点,化解风险隐患,疏通企业发展的堵点,帮助企业及员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除此之外,通辽市司法局还围绕利企便民推出“伴随式”执法、“互联网+监管”非现场执法监管、涉企执法计划备案执行、证明事项梳理及告知承诺制实施等一系列创新执法监督模式,为行政执法行为戴上“紧箍咒”。全面推行“伴随式”执法以来,全市制发智能化执法监督书64份,开展“伴随式”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活动278场次,现场纠正执法不规范等问题136个,发出执法监督意见书53份,惠及当事人和市场主体134人(个)。

“只有不断了解群众的法律需求,打造‘适销对路’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才能使公共法律服务更加精准高效。”通辽市司法局局长于勇说。


来源:法治通辽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谢谢!

▌咨询热线:010-62168489  QQ:40065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