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推荐新闻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1
自“八五”普法开启,博乐市便将目光聚焦在领导班子的法治素养提升上,把法治宣传工作做到了“点子”上。通过积极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学习,以及深入学习依法治国理论,各类丰富多样的学法用法活动在领导干部群体中火热开展,有效提升了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为依法行政筑牢坚实根基。制度先行,规范学法用法之路博乐市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领导班子定期学法制度,将学法用法郑重其事地写进制度条文。党...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2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2025年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结合我省卫生健康领域实际,制定本清单。一、首要学习内容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必修课程。《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人工智能+”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北京信息软件业技术和应用场景优势,把信息软件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主渠道、主服务商,协同行业用户、大模型厂商等各方力量,加快大模型的行业深度应用,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特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支持MaaS企业在京集聚发展。支持云服务和大模型厂商等搭建全栈式MaaS平台,提升规模化服务能力。建立可量化的MaaS平台动态指标跟踪和评价机制...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1
2024年,虹口区守法普法工作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打造上海法治文化品牌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上海法律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工作方案》《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关于在本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依托精准普法创新工作,激发法律科技企业、法律服务机构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为助推虹口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宣传保障。一、聚...

做优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看北京经验……

日期: 2024-06-07
浏览次数: 144
来源: “京司观澜”微信公众号

覆盖全业务、贯通全时空、横跨多领域的北京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初步建立,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首都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总体充足,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布局渐趋均衡……6月3日,北京市司法局召开“法润京华”公共法律服务专项行动月新闻发布会。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国强介绍了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情况。

夯筑公共法律服务“三重保障”

★ 制度体系完善。形成“1+N”制度体系,以《北京市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为基础,完善建立43个配套政策文件的制度体系,制定出台《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发展方向、建设路径。

★ 政策支持坚实。实现“三个纳入”,公共法律服务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多项“十四五”规划和地方性法规,纳入“七有”“五性”民生监测指标体系,实体、网络平台纳入市民生实事项目。

★ 财政保障有力。法律援助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经费纳入政府预算。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渠道”

★ 实体平台以“标准化”落实“全覆盖”。建成全国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16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配备342个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实现四级实体平台服务“全覆盖”。

★ 热线平台以“专业化”实现“更精准”。建成全国单日咨询量第一梯队中唯一自运营热线平台,配备咨询律师坐席142个,实现7×24小时服务。市、区两级“12348”一体化呼叫系统与市民服务热线实现一键转接,设置专业座席和专家座席,提供有针对性、专业化服务。

★ 网络平台以“智能化”保障“全时空”。以“北京法律服务网”为门户,建成“1+3”一体化智能网络平台。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事项实现“指尖办”“网上办”,群众法律需求实现“一端发起·三台通行”。

做好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民生实事”

★ 法律援助应援优援。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法律援助服务格局基本形成,法援律师团队达3000余人。出台《北京市关于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的意见》,稳步构建法律援助案件全流程管理工作体系。审判阶段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值班律师法律帮助实现100%全覆盖。年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近4万件。

★ 法治宣教有声有色。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法律十进”活动,2023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法治文艺大赛。全市“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达74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达982个,培养1.2万余名“法律明白人”。

★ 人民调解成效显著。全市村(社区)、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覆盖率100%。建立行专调解组织55家,区级法院诉前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市年均调解纠纷20余万件,排查矛盾40余万次、预防纠纷2万余件。

★ 村(居)法律顾问有效覆盖。实施“一区一方案”建设、顾问全部由职业律师担任的“首都模式”,2500余名职业律师被聘为村(居)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依托北京法网和村(居)法律顾问小程序,录入网络平台服务数量年均近15万件。

助力高质量发展,激发法律服务行业“内生动力”

★ 仲裁领域亮点纷呈。坚持试点引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试点建设国际商事仲裁中心的决策部署,研究制定《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北京)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立法,有序推进实体平台建设。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进北仲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坚持拓圈搭台,高标准组织举办亚太区域仲裁组织大会和第三届服贸会法律论坛,全面展示北京涉外法律服务成果。

★ 律师行业地位凸显。建立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规范化、长效化、制度化机制。发挥“法治医生”作用,用好“万所联万会”机制,形成“小团队”前方服务、“大团队”后方支持的工作格局,先后为1700余家民营企业提供“法治体检”。

★ 公证行业公益为民。推行公证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和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落实公证服务周末不打烊。推出“减证便民、减费利民”举措,向社会发布185项“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下调部分公证事项收费标准,减轻社会负担约1.5亿元。为70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减免费用近300万元。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点工作提供服务60余万件。年均办理公证近60万件。

★ 司法鉴定行业规范有序。出台司法鉴定地方立法,建立完善与人民法院沟通对接机制。持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年均检查百余次。常态化组织全市司法鉴定机构诚信等级评估,机构规范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市现有机构93家,执业人员1388名,涉及法医、物证、声像资料、环境损害4个专业类别,年均办理司法鉴定案件11余万件。

来源:“京司观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