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推荐新闻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1
自“八五”普法开启,博乐市便将目光聚焦在领导班子的法治素养提升上,把法治宣传工作做到了“点子”上。通过积极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学习,以及深入学习依法治国理论,各类丰富多样的学法用法活动在领导干部群体中火热开展,有效提升了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为依法行政筑牢坚实根基。制度先行,规范学法用法之路博乐市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领导班子定期学法制度,将学法用法郑重其事地写进制度条文。党...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2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2025年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结合我省卫生健康领域实际,制定本清单。一、首要学习内容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必修课程。《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人工智能+”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北京信息软件业技术和应用场景优势,把信息软件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主渠道、主服务商,协同行业用户、大模型厂商等各方力量,加快大模型的行业深度应用,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特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支持MaaS企业在京集聚发展。支持云服务和大模型厂商等搭建全栈式MaaS平台,提升规模化服务能力。建立可量化的MaaS平台动态指标跟踪和评价机制...
2025 - 04 - 17
点击次数: 1
2024年,虹口区守法普法工作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打造上海法治文化品牌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上海法律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工作方案》《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关于在本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依托精准普法创新工作,激发法律科技企业、法律服务机构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为助推虹口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宣传保障。一、聚...

《江苏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施行两年带来哪些变化→

日期: 2024-12-12
浏览次数: 1
来源: 法治江苏
“要不是来中心找了律师,这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要到,太感谢了!”近日,拿到被拖欠了许久的工资,李某握着江苏省如皋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律师张宏泉的手不停道谢。

今年9月,张宏泉接待了行动不便的李某。早年间,李某在某工地打零工,有1万元的工资一直未给付,随着年龄增长其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急需这笔钱治病。得知李某诉求后,如皋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当即开辟“绿色通道”,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一站式服务。通过与对方当事人多次沟通,说法说理说情,对方同意律师提出的解决方案,李某的治病钱也有了着落。

这是江苏省不断推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自2022年12月1日起,《江苏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明确提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八方面具体范围,对公共法律服务如何向基层倾斜、向薄弱地区倾斜、向特定群体倾斜也有诸多规定。如今,《条例》已施行两年,相关工作有哪些变化?又有哪些创新举措?《法治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推动服务下沉

“我们推动法律援助、民商事仲裁、公证服务等11项职能资源整体入驻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日常管理采取‘前店后厂’模式,通过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指派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如皋市司法局副局长尤亚敏介绍说,今年以来,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线上服务2178人次、线下咨询3274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27件、公证2450件。

记者了解到,江苏在全国率先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实体、热线“三大平台”,实施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创新项目,修订完善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清单,并以实体平台为主干,推动市县两级司法行政部门对外服务职能整体进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同步拓展立法民意征集、涉企法律服务等新内容,加快形成平台功能优化提升、工作机制协调高效、服务供给丰富拓展、组织保障坚强有力的工作格局,面向社会提供“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把基层公共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同时,按照“县级以上平台提升专业能力、县级以下平台融入基层治理”的思路,江苏将县级平台打造成面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主阵地,引导更多服务力量进一步下沉,最大程度方便办事群众。

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95个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基本完成职能整合,服务运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群众“进一扇门,畅享司法行政一揽子服务”。


《江苏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施行两年带来哪些变化→

图为11月15日,江苏省常州市横林镇青司塘村法律援助联络点值班律师正在接待群众。张轩瑞 摄




聚焦基层需求

今年8月,83岁的张翠珍再次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街道绿洲社区的远程公证服务点办理委托公证。此前,在该服务点试运行期间,她就通过远程公证一体机向公证员咨询过如何办理继承手续,随后就有公证员上门为其办证,老人足不出户就拿到了公证书。

“我们综合各区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交通状况和对公证业务的需求,在具备软硬件条件的镇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人口集中社区、高校、园区等场所按需设置远程公证服务点,进一步深化远程公证服务建设。”南京市司法局公证管理处处长严芹介绍说,目前已建成远程公证服务点74个,提供委托、声明等17项常用、高频公证事项办理。

近两年来,江苏聚焦办好“推行远程公证服务”民生实事项目,打造合规安全、便捷高效的“云上公证”服务平台,增强公证法律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让企业和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办公证。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远程公证服务点921个,覆盖750多个乡镇街道地域范围,今年以来办理远程公证28000余件。

记者了解到,围绕群众多样性法律需求,江苏省司法厅指导各地研发公民类“全生命周期”公共法律服务产品400余件。其中,扬州等地聚焦直播经济,编写指引帮助从业人员了解风险点,及时解决法律纠纷。盐城、宿迁等地瞄准快递、网约车、外卖员等新业态就业群体,围绕工资待遇、劳动保护等提供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套餐式”服务。

全省各地还积极发挥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基层法律服务力量的作用,深化“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共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已实现综合网格全覆盖,有效引导法律服务资源融入网格化治理,让法律服务在基层触手可及。


《江苏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施行两年带来哪些变化→

图为11月18日,江苏省宿迁市市民正在使用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机查询相关法律问题。王海松 摄




保障园区发展

位于无锡市锡山区的荟智企业中心是承接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载体,现有企业140余家,是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国家级众创空间,也是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江苏省科技创业园。

2023年,锡山区司法局积极引入优质法律服务团队,在荟智企业中心成立全区首个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找准服务企业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从法律角度为企业运营精准“把脉问诊”,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全方位”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不仅在荟智企业中心,我们还根据企业集聚情况和不同需求,在锡山区多个园区内设立公共法律服务联系点、并委派律师定期驻班提供法律咨询、法治讲座、纠纷调解等服务,使企业寻求法律服务更加便利。”锡山区司法局局长钱军介绍说。

近一点,再近一点。针对全省园区经济占比过半的特点,江苏让公共法律服务走进园区,推动律师等专业法律资源下沉,实现全省176个省级以上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覆盖,在重点企业设立工作站,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诉讼代理等服务29.6万次,让企业收获更多法治红利。


《江苏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施行两年带来哪些变化→

图为6月12日,江苏省如皋市司法局工作人员正在接待前来咨询的群众。沈璀 摄 



其中,南京市江宁区打造法律服务产业园,引入行政审批、金融、保险等服务资源,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苏州市打造高水平苏州自贸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吸引包括国际商事法庭、国际仲裁机构、国际商事调解机构在内的30余家机构入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覆盖、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

此外,全省各地以常态化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活动为抓手,不断扩大涉企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有效整合多项法律服务资源,聚焦产业链强链、知识产权保护、数字经济等领域法律服务需求,打造更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累计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法律意见8425次,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文书服务4万余次。




文字:法治日报记者 丁国锋 罗莎莎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