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推荐新闻
2023 - 09 - 20
点击次数: 119
为提升普法工作实效,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聚焦青少年群体,扎实开展系列“法治进校园”活动,通过多元普法模式提升法治宣传工作质效,为青少年群体扣好“人生第一粒法治纽扣”。据了解,黄山区在开展法治课堂进校园活动中,组织“书记+四长”(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司法局局长)为学生们上新生普法第一课,组织政法机关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分批次到校园开展法治教育系列课程。黄山区28所中小学、幼儿园...
2023 - 08 - 14
点击次数: 159
“这里不仅可以个性化定制,一键生成法律文书,还能连线律师远程咨询,真的太方便了。”8月9日,张先生在银川市兴庆区司法局富宁街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打开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可视化桌面机,点击“法律文书下载”功能,下载打印了《借款抵押合同起诉状》,并点击“视频咨询”功能,很快与兴庆区法律援助中心取得联系,享受到一站式的优质公共法律服务。富宁街司法所工作人员为群众指导今年以来,银川市司法局从宣传推广、督查...
2023 - 08 - 08
点击次数: 110
为进一步规范“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提高“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广西普法”微信公众号已上线“广西法律明白人培训网校”,专用于全区乡村“法律明白人”常态化培养工作。
2023 - 08 - 02
点击次数: 174
近日,宁夏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微平台(宁夏公法云)上线试运行,云平台依托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集法律咨询、普法宣传、信息查询、预约服务、在线办理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旗舰店”,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移动服务、随身服务方向发展,促进优质资源向欠发达地区辐射。“宁夏公法云”操作界面(“宁夏公法云”由人人律智能大数据公司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宁夏公法云”整合律师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

青海:公共法律服务让各族群众享受法治“阳光”

日期: 2019-05-09
浏览次数: 174
来源: 青海日报 西宁普法

“这是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吗,你们一定要帮帮我!”

“请问是西宁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吗,我有个问题要咨询一下。”

“夏都公证处吗,麻烦问一下,公证怎么办理?”

“恒源公证处吗,我今年80岁了,想做个遗嘱公证,你们能上门服务吗?”


近年来,西宁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和省司法厅部署要求,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惠及民生的重大工程和带动整体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实现“功能集约化、体系立体化、服务便捷化”为目标,强化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保障有力、资源下沉、服务便捷、质量提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格局。


青海:公共法律服务让各族群众享受法治“阳光”


突出重点精准发力 为百姓撑起法律服务的“保护伞”目前,西宁市共建市、县区级共8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68个公共法律服务站、1068个公共法律服务室,实现了服务区全覆盖;依托全市1068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及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等载体,实现了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全覆盖。”西宁市司法局局长金峰介绍道。


“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广大老百姓有关法律方面的诉求只需就近寻求法律人士就能够获取专业的服务和解答,通过这一举措,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真正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青海诺格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莫玉琴,担任着西宁市泉湾社区和生物园社区的法律顾问,曾经参与制定了《西宁市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促进条例》,在担任法律顾问期间,她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实际需求,创新服务方式,不仅当面提供法律咨询,更结合新媒体发展,通过微信、qq等提供线上咨询,得到了社区及居民的认可和点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生态环境保护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法律服务的专业优势和职能优势,以精准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助力西宁“绿色发展”,2018年11月3日,西宁市司法局成立西宁市绿色发展公共法律服务团,服务团设总团和分团,总团下设7个分团(分别为县区分团),共120余人。各分团依托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建立工作共11个。总团设绿色发展公共法律服务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司法局律师公证管理处,负责绿色发展公共法律服务有关工作的沟通协调和指导。服务地点设在西宁市法律援助中心,具体负责绿色发展公共法律服务的有关事项,绿色发展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电话为12348。专线一推出便深受欢迎,如今,“12348”也成为了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一个号码。


青海:公共法律服务让各族群众享受法治“阳光”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为百姓架起法律服务的“连心桥”我想进行财产公证,这些材料齐全吗?”这两天,西宁市民张先生来到西宁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免费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自从西宁市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切身享受到了免费“一站式”法律服务的方便和快捷。


“如何让老百姓了解更多公共法律服务知识?”为有效扩大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让公共法律服务知识触手可及。2018年底,西宁市司法局按照“民有所需、我有所供,民有所求、我有所应,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总方向”的服务原则,通过媒体开展“助力西宁绿色发展 公共法律服务知识你问我答”集中连载刊登公共法律服务知识19期(次),让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公共法律服务知识,切实解决公共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依托“西宁普法”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公共法律服务知识问答”系列活动,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与老百姓互动常态化、沟通零距离。


为使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工作任务全面落到实处,2018年底,西宁市司法局与市工商联和市律师协会积极沟通协调、调查摸底,要求全市30家律师事务所142名律师为已签订法律顾问协议的147家民营企业进行全面“法治体检”,指导市律师协会在西宁市绿色发展公共法律服务团的基础上组建了由133名律师参与的西宁市民营企业律师法律服务团,深入到全市114家民营企业“一对一”提供“法治体检”服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依法治理情况,分析企业法律需求和风险点,帮助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健全法律风险预警防范和矛盾化解机制。通过“诚信守法企业”创建和“法律进企业”活动,采取解答法律咨询、出具法律意见、调处劳动争议等方式提供便捷服务,使民营企业的法治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依法治企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预防和化解风险能力得到了有效加强,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青海:公共法律服务让各族群众享受法治“阳光”


因地制宜靶向施策 公共法律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为百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据西宁市公恒源公证处工作人员介绍,民众可以通过相关APP和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公证服务,实现办理法律服务“足不出户”。


西宁市司法局以“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为工作切入点,借助“互联网+”和“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互联互通互享的目标;运用公共法律服务智能机器人、智能法律服务亭等为群众提供自助法律服务,实现法律服务零延时、零距离、零差错;在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开通远程法律视频系统,补齐“实体网点不足、服务人员缺乏、资源分布不均”的短板,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法律服务需求


针对青南地区公证机构少、专业人员少,无法开展正常公证业务,导致出现群众办证难、办证慢的“一证难求”问题。由省司法厅、省公证协会牵头,西宁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公证人才优势,与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六县司法局签订了网络远程公证合作协议,创新运用信息化网络办证远程系统,帮扶果洛地区所属六个公证机构,开启网络远程办理公证业务的新模式。通过运用远程办证系统,实现在当地司法局直接接待受理当事人申请,网上上传办证所需资料,经西宁市夏都公证处审查出证。此次公证远程帮扶活动的开启,不仅是西宁市司法行政系统“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公证领域“放管服”改革,最大程度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青海:公共法律服务让各族群众享受法治“阳光”


发挥职能主动作为 当好化解矛盾纠纷的“防火墙”


前不久,西宁市西关大街某号院居民的张某向古城台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反映楼上住户马某家阳台种的花挡着她家的光线,她曾与马某沟通,但对方根本不理睬她,因此想通过调解来解决两家的纠纷。接到张某申请的当日,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派调解员到现场了解情况,因此事涉及到物业管理方面的问题,社区调解员找来物业公司主任配合协调解,在社区和物业公司依法、至诚、入理的劝导下,最终,张某和马某达成统一意见,马某的花草由物业公司进行修剪,楼下的空地由物业公司重新规划搞好绿化,两位老人当场握手言和。


为贯彻落实司法部、住建部《关于开展律师参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充分发挥律师在促进依法行政、化解矛盾纠纷中的职能作用,根据《律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联合市城管局下发了《关于律师参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方式,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提供法律服务,促进规范文明执法,引导城市管理相对人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充分发挥律师在预防和化解执法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在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的进程中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彰显作为。


如今,西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依然不断为各族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法治阳光正温暖着夏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