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新动能”!武汉加大智能法律服务产品应用力度
日期:
2024-04-29
浏览次数:
123
数字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哪些风险挑战,如何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2月28日,湖北武汉中心书城·5.5数字文创港,一场关于数字经济条件下的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的讲座备受关注。
当天,江汉区16栋楼宇作为分会场,当地公共法律服务站通过入户宣传、“法治体检”等多种形式,同步开展涉企法律服务。
这是江汉区2024年首场公共法律服务进楼宇专场活动,也是武汉市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特色品牌活动。
近年来,为适应互联网等新经济新业态发展需要,武汉市加快推进全业务、全时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坚实法治保障。
“武汉市司法局的做法太暖心了,特别是对我们这样的中小微企业的帮扶是有目共睹的……”前不久,武汉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收到司女士送来的感谢信。
去年9月,司女士的公司遇到一些法律难题,向12348热线求助。当天下午,武汉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就安排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在律师的帮助下,数月后,司女士公司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司女士的案例并非个案。去年以来,武汉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八大行动”,不断拓展涉企法律服务渠道———在“12348”热线增设企业法律咨询专线,组织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涉企法律咨询服务窗口;在全市55个开发区、商圈和工业园区、企业聚集区设立52个法律服务工作站,让企业就近获得优质、深度公共法律服务。
武汉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该市公共法律实体平台提供法律咨询服务6.8万余件次,其中涉企专窗2059件次;热线平台提供法律咨询服务7.4万余件次,其中企业专线40件次;网络平台提供智能法律咨询服务2.2万余件次,出具智能法律意见书5136份,新增服务企业109家。
入职快递站后,公司却始终不与吕某签订劳动合同且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甚至拒不支付加班工资。
吕某向武昌区劳动仲裁委提请劳动仲裁,并向武昌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在法援律师帮助下,吕某依法获赔11.5万元。
结合新就业群体的职业特点和法治需求,武昌区司法局先后在4个人流较为集中、服务需求较大的街道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挂牌成立新就业群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整合司法行政资源,安排律师、人民调解员进驻其中,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一站式”“零跑动”的法律服务。
据了解,武汉市、区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现已建立“绿色通道”,甄选具有专业优势的律师解答法律咨询,指引办理法律援助,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一对一”法律服务。
武汉市还积极发挥公共法律服务现场办、“网上办”、“掌上办”的便利优势,推行容缺受理、经济困难状况承诺制、全市通办等便民服务举措,确保新就业群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就近、快速解决法律问题。
“我们有微信小程序要进行迁移。以前没办过,不知道怎么办?”去年4月,武汉市江天公证处公证员叶明蓉接到当地某集团公司的求助电话。
该集团公司旗下的两家购物中心均系武汉有影响力的商业龙头,正在进行合并,需对相关小程序进行升级。
一次性告知办证材料后,叶明蓉迅速出具公证书,并配合平台公司进行在线核实,顺利促成此事。
为适应互联网等新经济新业态发展需要,近年来,武汉市依托互联网技术,探索线上服务、智能服务,加大智能法律服务产品优化和应用力度,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武汉市公证行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公证”服务平台优势,大力开展并优化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公证服务,不断探索“公证+金融”“公证+知识产权”等“一站式”服务新模式,实现办事从“多窗口、跑多次”向“一窗口、跑一次”的转变。
武汉市司法局制定出台的《加快推进武汉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公共法律服务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公证、司法鉴定场景应用,促进提升管理和服务精细化水平。
“我们今年还将推出拥有自主产权的区块链存证平台,及时满足企业、个人的电子数据存证需求。”武汉市公证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