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阿拉善盟司法局紧扣为民利民便民取向,针对基层依法治理短板,不断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模式,采取线上+线下融合闭环模式,有效打通盟、旗(区)、苏木镇(街道)一体化服务的“30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让均衡、普惠、便捷、智能的公共法律服务移步可至、触手可及,让企业和人民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线下多层次实体平台提供多样化法律服务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盟建成290个盟、旗(区)、苏木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四级实体平台,充分整合司法行政各项服务职能,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等“公益性、一站式”法律服务。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窗式”咨询、受理服务。各级实体平台年均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0000余件。线上“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形成在线服务闭环畅通公共法律服务渠道,对内整合现有的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行政复议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对外统筹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作用,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模式,满足人民群众获得权威机构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心愿。盟、旗司法行政机关微信公众号推出“公共法律服务微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微导航”,关注微信公众号即可免费获取辖区专属的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信息,足不出户进行线上法律咨询。各旗区统一配置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柜员机,全方位提供智能法律咨询、律师电话解答、法律文书下载等服务,形成在线法律服务的闭环,实现30秒内快速建立群众和法律服务人员的服务联系,随时随地为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今年以来,线上提供各类法律咨询350余次。“线上线下”齐发力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将公共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生活各个方面和社会最基层。线下衔接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实...
浏览次数:
17
更新日期:
2024
-
10
-
29
近日,西藏自治区召开了“全区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现场会暨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中期总结会”。会议重点就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工作进行了中期总结和下阶段工作部署。近年来,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意识进一步提高,各地各部门依法行政的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执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监督更加有力,群众办事更加方便,行政违法行为逐年减少,公众对行政执法的满意度提升较快,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普遍增强,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有“四大亮点”:——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的本地化部署稳步推进。西藏自治区制定了《西藏自治区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的六大类、17项、50小项具体工作任务都在稳步推进。——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得到稳步提升。全区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始终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切实践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全区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将“以人民为中心”“执法为民”“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包容审慎监管”等理念落实到执法实践中。——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建立符合西藏实际的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度体系,开展了多层级的行政执法案卷集中评查工作,制发了西藏版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标准,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不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执法事项调整和机构整合到位。加强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开展行政执法主体清理和全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统一机考工作。稳妥推进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赋予部分行政执法权的工作。制定出台《西藏自治区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制度规定,基本形成以一个地方性法规为统领、十多个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相配套的具有西藏...
浏览次数:
151
更新日期:
2024
-
10
-
29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全国“八五”普法规划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部署要求,9月29日上午,由陕西省委依法治省办、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政法委、陕西省教育厅、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妇联、陕西省关工委主办,陕西省司法厅承办的陕西省第九届高校法治文化节启动仪式在西安外事学院举办。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刘强出席并宣布启动,省政协副主席李忠民出席。启动仪式上,对第八届高校法治文化节“法典先锋”冲关答题挑战赛、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十佳创新普法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等获奖单位及个人进行了通报表扬;来自省内多所高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通过鼓乐演奏、法治情景剧、歌舞等文艺形式,展现了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新成就。陕西省第九届高校法治文化节以“弘扬法治舞动青春”为主题,将组织开展优秀法治文艺作品征集、青少年法治短视频大赛、“法典先锋”冲关答题挑战赛、“法治与文化”辩论邀请赛等多项精彩活动,开启广大青少年新一轮法治文化活动的参与热潮。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陕西省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亮点突出、氛围浓厚的校园法治宣传活动,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校园法治文化品牌。省级有关部门、西安市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以及部分高校师生代表共6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 来源:“陕西关工委”公众号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学习之目的。本文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更正或删除。
浏览次数:
136
更新日期:
2024
-
10
-
29
2024年以来,甘肃省山丹县以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为契机,结合“三抓三促”行动、主动创稳行动,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着力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营造“安心、舒心、暖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一、优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全面安排部署“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印发《贯彻落实〈甘肃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实施方案〉重点工作清单》《关于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清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重点工作、落实工作举措。今年以来,全面审核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文件,现已修改完善政策文件3件、废止政策文件1件,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二、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检查、联合执法,避免重复执法、多头执法。全面推行柔性执法,公布行政处罚“两轻一免”清单493项,其中从轻处罚清单194项、减轻处罚清单148项、免于处罚清单151项。2024年以来,共办理“两轻一免”行政处罚案件6252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对营商环境的促进功能,共办理涉及企业行政复议案件1件,建立行政复议联系点8个,召开行政复议企业家座谈会、恳谈会2场次,确保涉案企业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三、全面加强涉企司法保护。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理念,依托“智慧法院”机制,进一步畅通涉企绿色通道,对涉企类案件实现快立、快审,确保企业及企业家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护。着力打造“1+8+N”多元解纷体系,促进全县调解资源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山丹经验”,一站式诉讼服务质效排名稳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今年以来,共受理涉企案件758件,采取“活封”“活扣”等方式高效执结涉企金额24余万元,依法保障企业减负焕新。四、有效保障涉企法律服务。深入开展“万名干警联万企”“法治体检”等活动,零...
浏览次数:
126
更新日期:
2024
-
10
-
29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司法局积极作为,通过做好“全域覆盖、全程服务、全时便利”的“三全”文章,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公共法律服务可及率,成效显著。在全域覆盖方面,海门区逐步完善全域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以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11个镇街级公共法律服务站点为架构,搭建起全面的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实现辖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不仅如此,镇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也在持续优化升级,“一所五站点”建设整合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海门区还扎实落实村(居)法律顾问服务制度,组织155名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298个村(居),定期开展活动,将专业化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筑牢基层法治建设根基。全程服务是海门区司法局工作的一大亮点。推进“产业链+法律服务”工作,针对涉企服务的空白点和新增点布局法援站点,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链条式”法律服务。开展“工业园区+入驻护航”服务,在开发区设置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和服务岗,选聘优秀律师事务所,为园区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实施“中小微企业+法治体检”行动,如区四甲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联合法律顾问为企业上门服务,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提示,为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全时便利的服务模式让群众随时随地享受法律服务。“共享律所”智能法务机通过“真人律师+机器人”的形式,实现线上专业律师一对一即时咨询。远程公证服务一体机在9个区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方便群众办理公证事宜。此外,“线上服务”依托“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苏解纷”微信小程序及“法润民生”微信服务群等线上载体,实现各类法律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海门区司法局的“三全”举措,让公共法律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企业,为海门区的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样板。(顾苑禾) 来源:中国江苏网声明...
浏览次数:
137
更新日期:
2024
-
10
-
29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指示精神,切实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进一步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权益保障机制,9月10日,西吉县退役军人公共法律服务示范基地正式成立,这是宁夏首家退役军人公共法律服务示范基地,标志着我区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工作进入新阶段。西吉县退役军人公共法律服务示范基地的成立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的有力举措,是进一步健全我县退役军人法律服务网络,为退役军人、军属及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载体,对于引导退役军人爱党爱国、感恩新时代,在全社会营造崇敬军人、敬重英雄、关心国防、热爱部队的浓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退役军人法律服务示范基地紧紧围绕退役军人的实际需求,负责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军属群体提供法律咨询、转办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公证、调处矛盾纠纷等便捷、高效、多元的“一站式”法律服务,将切实有效维护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近年来,西吉县司法局聚焦军人军属法律服务需求,积极探索法律服务在退役军人权益保障领域中的服务模式,通过搭建平台、优化举措和广泛宣传,不断满足退役军人日常法律需求。搭建平台“全覆盖”。通过依托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开设退役军人优先服务窗口、法律服务咨询点,畅通退役军人军属咨询和办理法律服务事项“绿色通道”,实现“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优先办理”,让退役军人军属“只进一个门、办成多件事”。同时强化宁夏法律服务网、12348法律服务热线和“宁夏公法云”法律服务小程序具体操作流程的宣传推广,引导退役军人进行“零等待”网上便民维权,全面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切实将退役军人法律服务推进到键盘、鼠标上的“最后一厘米”。优化举措“提质效”。坚持法律拥军、服务先行原则,通过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实、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律师和人民调解员组建退役军人法律服务...
浏览次数:
144
更新日期:
2024
-
10
-
17
近年来,张掖市山丹县司法局坚持以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各类社会力量和法律资源,深入推进公证咨询联络点、法律援助代办点、仲裁业务咨询点、行政复议咨询点、法律顾问咨询点、纠纷调解服务点“六站点”建设,为基层群众提供免费的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加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按照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要求,建成县一级公共法律便民服务中心1个,中心开设6个窗口,提供“窗口化、一站式”法律服务;打造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8个;设立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11个,每村配备一名法律顾问,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完成8个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县现有律师事务所5家,律师34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机构2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7人,服务供给基础不断夯实。不断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发挥法律援助职能,开通农民工欠薪、工伤赔偿、特殊人群案件“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公证咨询联络点、法律援助代办点、仲裁业务咨询点职能,推行“最多跑一次”服务。持续推进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工作,将法律援助机构建设纳入法治政府建设督察范畴。2024年以来,全县共受理指派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17件,接待来访群众法律咨询800人次。稳步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公共法律服务站、律师事务所、县看守所、县公安局、县法院、县仲裁委员会、县民政局等部门单位站点建立县内法律援助站20个,不断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设立各级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131个,建成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9个,建成特色品牌个人调解室3个。坚持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全覆盖选派41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全县111个村12个社区签订法律顾问合同,定期为村(社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优化壮大人民调解员队伍,共选聘专兼职调解员合计545人、法律明白人738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常态...
浏览次数:
102
更新日期:
2024
-
10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