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罗田下村,25户村民因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与某公司负责人发生激烈争吵,村民扬言“要是不给合理赔偿,就让公司开不下去”。闻讯赶来的驻村法律顾问和司法所工作人员,耐心进行疏导并找准争议焦点,提出终止承包合同赔偿方案。最终,双方签订终止合同协议,公司现场支付村民赔偿金,一场群体性纠纷得以圆满化解。据梅州市梅县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以来,该区积极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整合司法所工作人员、驻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力量,通过释法说理、组织调解等举措,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端口前移,服务保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培养群众身边普法解纷多面手“老张家和老沈家的共用墙因房檐滴水发霉了,两家经常吵架”“丘阿姨因为担心卫生问题不允许邻居饲养家禽,两家吵得不可开交”“李老板与柚农有合同纠纷,双方希望调解”……在隆文镇江上村,村民们遇到麻烦事,总喜欢找“法律明白人”赖雪荣。作为梅州市梅县区首批“法律明白人”,赖雪荣坚持当好用法律服务村民的带头人,积极参加法律知识培训,主动请教驻村(社区)法律顾问,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有事上门促和、无事串门普法,带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据悉,梅州市梅县区司法局坚持以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全面深化“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组织“法律明白人”参加法律知识暨人民调解业务技能培训,开展“1+N”结对行动,将驻村(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与“法律明白人”有机结合,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说起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赖雪荣总是劲头十足:“乡亲们有问题就想起我,是对我的信任,更激励我要学好法律知识、做好大家身边的‘法律明白人’。”目前,梅州市梅县区已培养“法律明白人”1635人,他们活跃在基层一线,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离得近、叫得应、接地气”的优势,参与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累计参...
浏览次数: 23
更新日期: 2024 - 12 - 12
为顺应改革开放先行,满足县城居民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实现“人工+智能机”双服务模式,打造“不打烊”的24H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12月9日,墨脱县司法局引进一台公共法律服务终端机,正式入驻政务服务中心自助服务区。这标志着墨脱县公共法律服务逐步向信息化规范化进程发展,也是提升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质效的重要举措。      公共法律服务终端充分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优势,全方位为群众提供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行政复议等职能导引和自助办理业务,还可以进行有关案例查询、法律文书生成。针对婚姻家庭、劳动工伤、交通事故、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等群众生产生活常见的法律问题,可以通过智能咨询、人工咨询、AI律师等功能更方便快捷地解决法律问题。      下一步,墨脱县司法局将继续探索更多智能化、便捷化的法律服务方式,探索在每乡建设24H公共法律服务站,进一步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质效,致力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来源:林芝市墨脱县普法办微信公众号
浏览次数: 21
更新日期: 2024 - 12 - 12
近年来,十堰市郧西县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配置,构建覆盖城乡、智慧精准、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今年9月,该县“律师乡村行 法治惠民生”典型案例荣获全国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创新案例。2023年底,该县被命名为湖北省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群众通过“无人律所”线上向律师咨询法律知识从“窗口”到“门口”,服务“提温度”初冬清晨,初升霞光,郧西县司法局工作人员高兵和胡开山赶往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上门免费为黄奶奶办理公证。黄奶奶的次子去年去世,留下几万元存款,需要公证才能办理继承手续。该县司法局得知其情况后,迅速安排工作人员上门办证。经过现场拍照、采集信息、收集所需材料、制作谈话笔录等业务操作,顺利完成相关手续。“如果我去县里公证,来回500里路,需要两天呀!”黄奶奶红着眼眶一遍遍地感谢工作人员。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郧西县构建“城镇半小时、乡村一小时、偏远地区两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党员干部主动深入社区、医院、厂房和工地等,在一线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去年以来,郧西县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县已建成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个、乡镇(场、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8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86个,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统筹协调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调解、仲裁等,三级体系提供各类法律服务3.6万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解决烦心事。从“脚板”到“指尖”,跑出“加速度”“婚后买的房子,但房产证上没有我的名字,离婚时房子怎么处置?”前不久,郧西县夹河镇王女士走进该镇互联网无人律所,通过自助服务终端机网上咨询。河北世悦律师事务所律师苗律师通过视频,实时为她解答。“村民的法律意识也提高了,有了纠纷,他们会随时来无人律所寻求帮助。”郧西县司法局夹河司法所所长谌庆毅说,“智慧无人律所”一键生成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手机扫码就能获取。除了无...
浏览次数: 18
更新日期: 2024 - 12 - 12
今年来,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金塔县司法局大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多举措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为民工程,进一步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法律资源、提升服务质效,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优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办理“所有事”的目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不断增强。完善平台建设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更便捷”进一步加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在县司法局一楼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援助、律师咨询、行政复议、公证办理4个便民服务窗口,对法律服务事项办理流程、法律援助受援范围上墙公示。依托全县15个部门单位、9个乡镇、90个村(社区)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5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90个,全县公共法律服务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深入拓展“互联网+法律服务”“互联网+新闻宣传”新领域,发挥新媒体功能,通过全县91个“法律佑万家”微信群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典型案例推送,切实打造“信息化+司法行政”的网络平台,形成实体法律服务、在线法律服务、网络服务对接互通的新机制,群众获得法律服务方式更加便捷。强化工作落实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更精准”优化公证服务,精简优化办证程序,持续加大公证“减证便民”力度,统一公证事项证明清单,推行公证事项容缺受理。拓展公证服务领域,积极推进公证服务向知识产权、金融、司法辅助等新领域拓展,促进公证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公证”服务,开展“零接触”办证,办理公证事项131件。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进一步放宽经济困难标准,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大力推行法律援助,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02件。“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建立律师值班制度,律师轮流到法律援助窗口值班,接听热线电话、接待来访咨询、解答法律问题,为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拓展服务能力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更全面”为了更好地服务...
浏览次数: 26
更新日期: 2024 - 12 - 12
01案例背景  乐清市有着以县域为主导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乐清电气产业集群,近年来,乐清市持续深化电气产业改造提升,将电气产业打造成为国内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品低压电气占全国市场份额达65%以上。目前,乐清市共有电气及相关生产企业6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0万,安全生产、投资审批、合法用工、企业合规等法律需求急剧增加。为此,乐清市大力开展“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全力打造助企法治服务中心,从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精准匹配特色服务、加大产业合规指引等方面切入,为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助力乐清电气产业迈向“世界级”。02进展情况“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打造助企法律服务“高速公路”  建成543个市、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每个乡镇实体平台配有1台以上瓯e办自助便民服务终端,提供实时在线咨询服务支撑。在乐清市总部经济园设立法治助企服务中心,出台《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工作方案》,围绕企业需求梳理涉企法治23项服务事项和9项服务“一件事”,提供“一站式”增值法治服务。推进电气行业调解中心建设,融合创制“公开听证+诉前调解+保证金提存”全流程调解赔偿机制,促成诉前调解29件,协助企业追赃挽损1714万元。做优做强热线平台,由76名专业律师组成的团队轮流接听“12348”热线,及时解答咨询;持续推动乡镇(街道)工作人员、村(社区)法律明白人运用“浙里办”公共法律服务提供指引、帮办服务,有效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供给+需求”两端发力做优企业转型攻坚“法治生态”  开展“一心一意为企业 政企合力谋发展”专项行动,将每个月11日设立为“一心一意”为企服务日,助力电气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成立法治助企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站,建设覆盖到街镇的企业服务中心,做到“点对点”精准服务、“实打实”助企纾困。开展商会成员企业“一企一顾”挂牌式覆盖...
浏览次数: 14
更新日期: 2024 - 12 - 12
为进一步强化便民惠民利民服务,今年以来,祁门县司法局再推为民服务新举措,以“三式”公共法律服务打造“司法为民”新名片。做实延伸式服务打造零距离名片在18个司法所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将祁门县法律援助中心单独设立为司法局股级直属行政机构,同步在18个司法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法院、工会、妇联、军人事务局等单位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人社局设立祁门县法律援助中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站,实现法律援助受援对象延伸。开展优质式服务打造高质量名片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窗口配备工作人员6人,设置了综合接待、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办理、人民调解等6个窗口,积极开展各项法律服务业务,让群众进了“一扇门”,办好公共法律服务“所有事”。充分发挥法律专业队伍优势,实行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结对帮扶,定期定时入驻工作站,深入到村(居)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服务。推行政务式服务打造智能化名片充分整合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开辟线上线下和人工自助等多种服务渠道;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祁门县政务服务中心“司法大厅”,安装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机,将公证、律师、法律援助等纳入政务服务范畴,录入长三角政务服务地图进行网上预约、网上咨询,为群众提供多元化便捷化的法律服务。来 源 | 市司法局  祁门县司法局
浏览次数: 19
更新日期: 2024 - 12 - 12
11月4日,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圆满结束。在本届广交会,广州市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再次进驻,广州律师法律服务团以更加专业的姿态亮相,其深厚的知识储备、便捷的专业服务以及高效的响应速度,成为广交会“吸睛”全球客商的“金名片”。据统计,第136届广交会期间,广州律师法律服务团派出值班律师34名,总计接待咨询次数达225次,主要围绕国际贸易、知识产权、合同纠纷、跨境投资、涉外诉讼等法律问题展开。咨询客商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化,广交会参展客商对跨境投资、商事纠纷、公司注册等方面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广交会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为此,首批广州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形象大使“首秀”亮相本届广交会,助力广州法治化营商环境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坐落在B、D两区的“广州市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展位,是这些天来广州律师法律服务团为参展客商面对面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大本营”。翻看值班律师们的台账记录可以发现,咨询的内容不仅涉及调解、投资等领域,更是涵盖了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覆盖面十分广泛。基于广交会外国客商法律服务需求涉及法系趋向多样的特点,本届广交会特设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法律服务咨询专窗,律师参与人数从之前的6位增加到14位,并实现展会期间每日均有粤港澳大湾区律师驻场,为解答不同国家及地区客商的法律需求提供了专业人才保障。在服务本届广交会的律师名单中,许多青年律师的名字赫然在列。他们当中不仅有广州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形象大使,也有广东省涉外律师先锋人才库、广州市涉外律师人才库成员及广州市优秀青年律师“凌云计划”成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融合发展全面提速,青年涉外律师人才在涉外法治工作中扮演着更加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的存在,不仅为我国涉外法律服务登上国际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注入了新...
浏览次数: 121
更新日期: 2024 - 11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