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参加培训要专门请假去县城,现在在田间地头休息时,打开手机就能学法律知识。”这是基层学员对法律明白人培训网校的真切感受。针对基层工作者“时间碎、地点散”的特点,网校创新打造多终端学习模式,让法治培训突破时空限制,真正实现“学习自由”。学员端采用先进的H5页面技术,无需下载安装APP,通过微信公众号菜单即可直接访问,兼容安卓、苹果等各类移动设备浏览器。无论是在村委会办公室、田间地头,还是在夜间休息时,学员只需轻点手机屏幕,就能观看法律知识微视频、收听政策解读音频、查阅PDF学习资料,利用碎片时间完成学习任务。与此同时,PC端管理后台为各级管理员提供强大支撑:省级管理员可统筹规划全省培训方案,市级管理员负责区域督导,县级管理员细化培训任务,乡村管理员则直接对接学员——五级分级授权体系确保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学员分区域、分类型精准管理。这种“移动端学习+PC端管理”的双模式,既满足了基层学员的灵活需求,又保障了培训工作的规范有序,让法律明白人培训真正走进基层、贴近群众。
浏览次数:
122
更新日期:
2025
-
08
-
08
全面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重点在末梢。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培育高素质“法律明白人”队伍,是夯实法治根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近年来,依托法宣在线平台打造的法律明白人培训网校,以数字化手段破解基层培训难题,为全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等群体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的线上培训服务,成为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抓手。该网校聚焦基层法治工作者实际需求,构建起“学、练、考、评、用”一体化培训体系。在学习便捷性上,学员端采用H5页面形式,兼容任意移动端浏览器,可直接集成在微信公众号菜单中,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重点人群只需一部手机,即可随时随地登录学习;PC端管理后台则为省、市、县、乡、村五级管理员提供全方位管理功能,实现培训工作精准落地。在培训效果上,网校通过实名验证注册建立学员电子档案,采用量化学时与星级提升机制,激励学员持续学习;整合视频、音频、PDF等微课堂资源,支持文字内容语音播报,满足不同群体学习习惯;在线考试系统实时反馈成绩,合格后自动生成培训证书,确保学习成果可追溯、能力认证有依据。目前,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面或部分开通法律明白人培训线上平台,基层法治队伍专业素养显著提升,获得各地干部群众广泛好评。
浏览次数:
122
更新日期:
2025
-
08
-
08
“有人喜欢看视频,有人习惯读文字,还有人爱听故事——法律明白人培训网校的学习资源,总能找到适合我的方式。”这是学员对网校多样化学习资源的评价。针对基层学员年龄、学历、学习习惯差异大的特点,网校精心打造多元学习内容体系,让法律知识“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资源形式涵盖四大类:图文教程以“法条+解读”形式呈现,重点标注核心条款,方便快速查阅;视频讲解邀请法律专家、资深调解员出镜,结合农村真实案例以案释法,生动直观;案例分析专栏收集全国各地基层法治实践中的典型纠纷案例,详细拆解处理流程与法律依据;在线答疑板块则由专业律师团队定期回复学员提问,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法律难题。特别针对老年学员、视力不佳学员,网校推出语音播报功能,文字内容可自动转化为清晰语音,实现“解放双眼、用耳学习”;针对年轻学员,开发动画普法短视频,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解读法律知识。这种“千人千面”的资源供给模式,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学习偏好,有效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让法律明白人培训真正“接地气、入人心”。
浏览次数:
124
更新日期:
2025
-
08
-
07
“学过就忘、学用脱节”是基层培训常见难题。法律明白人培训网校创新构建“在线学习+实时考试+证书认证”闭环体系,通过多样化学习资源与严格考核机制,确保学员“学得进、记得牢、用得上”,切实提升法律素养与实践能力。在学习资源方面,网校整合海量优质内容:视频课程邀请法律专家深入浅出解读《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等重点法律法规;音频节目以“法治小故事”形式普及维权知识;PDF资料汇总政策文件、典型案例,方便随时查阅。针对基层学员特点,文字内容支持语音播报,学员可边干活边“听课”,实现“学习生产两不误”。考核认证环节,系统采用“学时制+在线考试”模式:学员需完成规定学时的课程学习方可参加考试,考试题型涵盖单选、多选、案例分析等,全面检验知识掌握程度。考试结束后,系统实时生成成绩,合格者自动获取电子培训证书,证书信息同步至学员电子档案,可随时查询核验。这种“学考一体”机制,既确保了学习质量,又为“法律明白人”能力认证提供了权威依据,让法律明白人培训真正成为提升基层法治服务能力的“加油站”。
浏览次数:
122
更新日期:
2025
-
08
-
07
“以前参加培训要专门请假去县城,现在在田间地头休息时,打开手机就能学法律知识。”这是基层学员对法律明白人培训网校的真切感受。针对基层工作者“时间碎、地点散”的特点,网校创新打造多终端学习模式,让法治培训突破时空限制,真正实现“学习自由”。学员端采用先进的H5页面技术,无需下载安装APP,通过微信公众号菜单即可直接访问,兼容安卓、苹果等各类移动设备浏览器。无论是在村委会办公室、田间地头,还是在夜间休息时,学员只需轻点手机屏幕,就能观看法律知识微视频、收听政策解读音频、查阅PDF学习资料,利用碎片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浏览次数:
122
更新日期:
2025
-
08
-
07
线下参加完社区普法活动,扫码就能进入线上VR展厅复习知识点,还能参与互动答题赢奖品,这正是“八五”普法成果VR云展厅“线上线下融合”优势的生动体现。作为“智慧普法”的创新模式,云展厅打破“线上”与“线下”的壁垒,通过协同联动拓展普法宣传的广度与深度,让法治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线上预热引流,提升线下活动实效。在传统线下普法活动中,“宣传覆盖不足、群众参与度低”是常见难题。而云展厅通过“线上预热”有效破解这一困境:线下活动举办前,可通过“法宣在线”平台发布VR展厅专题页面,提前展示活动主题、亮点内容及参与方式;用户在线上浏览展厅时,系统会自动推送附近线下活动的预告信息,引导其报名参与。线下引导线上,延伸普法教育链条。线下活动结束后,普法教育并未“止步”。云展厅通过“线下引导线上”实现教育链条的延伸:活动现场设置VR展厅二维码,工作人员引导参与者扫码进入线上展厅,回顾活动内容、下载学习资料;针对活动中群众提出的共性法律问题,展厅“专家答疑区”会及时更新专题解读,用户可随时在线查看。这种“线下体验+线上巩固”的模式,让普法效果从“一时一地”延伸至“随时随地”,有效提升了知识留存率。资源双向赋能,构建普法生态闭环。线上线下的融合,不仅是渠道的互补,更是资源的双向赋能:线上展厅将优质普法内容“下沉”至线下,为基层活动提供丰富素材;线下活动收集的群众需求与反馈,则为线上内容更新提供方向。线上线下融合是“八五”普法成果VR云展厅的鲜明特色,也是“VR普法”深化落地的重要路径。它以技术创新打破时空限制,让普法宣传既有“面对面”的温度,又有“屏对屏”的便捷,为构建“全民普法、全域普法”新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联系方式部委央企、河北、云南、安徽:13311168699北京、天津:18001133658河南、湖北、山西:18001133660陕西、江苏:18001133659湖南、浙江:18...
浏览次数:
2
更新日期:
2025
-
08
-
06
第三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之四首届“宣无忧”杯法治AI和非AI作品征集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八五”普法收官之年,也是我国全民普法工作开展4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隆重纪念全民普法40周年,集中宣传“八五”普法系列成果,鼓励全民运用AI技术创作法治主题作品,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杂志开展首届“宣无忧”杯法治AI和非AI作品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AI时代 全民普法 二、活动主旨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紧扣“法治+科技+文化”核心,鼓励全民以AI技术赋能法治表达,以创新思维演绎普法故事。通过AI视频生成、算法剪辑等数字技术,打造兼具思想深度与传播热度的法治文化作品,构建“科技赋能普法 AI引领风尚”的法治文化传播生态。 三、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杂志承办单位:法宣在线“宣无忧”普法AI大模型平台媒体支持: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法治网、“学习强国”平台等。 四、参加对象1.各级党政机构、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2.各类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3.各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的学生;4.现役军人、文职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5.村(居)“两委”干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6.城乡居民等。个人和团队均可申报。团队署名人数不超过5人。 五、征集时间1.首批作品征集活动即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截止,各地作品初审、报送。2025年9月上旬评审。2025年9月20日,在第三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暨全民普法40周年研讨会上发布。2.此后常年开展征集活动,每半年开展一次评审,在在法治时代杂志、法治时代网、公众号、学习强国号等媒体刊发获奖名单,同时利用有关论坛、研讨会等活动...
浏览次数:
120
更新日期:
2025
-
08
-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