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根据司法部相关要求,河北省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司法协理员制度试点工作。承德市作为河北省试点地区之一,主动作为、大胆实践,推进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目前,承德市11个县(市、区)中8个县(市、区)已完成试点任务,114名司法协理员上岗到位,156名司法协理员正在招聘中,基层司法所人员力量稳步增强,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一、高位引领,精心谋划。承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从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和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高度,将司法协理员试点工作列为“平安承德”“法治承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成立了由司法行政、财政、人社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双桥区、宽城县、丰宁县等的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作出专门批示,强化组织领导和协作协同,为推进司法协理员制度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司法协理员制度工作的通知》,从工作职责、配备数额、招录标准、招录方式、队伍管理、保障机制6方面提出要求,建立职级晋升、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司法协理员管理,为各县(市、区)开展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导和依据。工作专班深入县(市、区)开展深入调研,邀请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进行座谈,共同研究、协同推进,共同解决突出问题,有力推动试点工作落地落实。二、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市司法局指导11个试点地区全部出台《司法协理员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因地制宜科学核定配备数额,明确司法所辖区常住人口1万人以下的配备司法协理员2人及以上;辖区常住人口1万人以上的配备3人及以上。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司法协理员经费保障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参照其他政法机关辅助人员和社工等薪资标准,明确资金待遇。试点县(市、区)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司法协理员管理制度》及《日常工作评价办法》,建立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实行“清单化”管理和量化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奖惩、级别晋升和薪金...
浏览次数: 122
更新日期: 2024 - 11 - 19
近年来,宁夏司法厅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部署要求,持续抓实阵地、队伍、职能“三项建设”,不断提升新时代司法所硬实力、战斗力、内核力,有效增强司法所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彰显了基层司法行政“小窗口”维护社会稳定“大格局”的重要作用。目前,全区82%的司法所达到自治区规范化标准。一、抓牢阵地建设,提升“硬实力”。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要求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和各市、县(区)把司法所建设作为重点保障项目。自治区司法厅扎实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近三年来共筹集建设资金7971万元,完善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律服务等功能室建设,统一了外观标识;投入信息化建设、车辆购置等资金6420万元,全区司法所均配备了工作必须的交通工具,达到了外观一体化、标识醒目化、布局功能化、职责明晰化、业务便利化“五化”标准,司法所已成为法治建设的前沿阵地、法律服务的优质平台、方便群众的法治窗口。二、抓好队伍建设,提升“战斗力”。自治区司法厅联合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司法所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司法所编制管理、人员招录、任职资格、教育培训等事项。全区司法所政法专项编制全部落实到位,严格执行“一人一岗、人编对应、人岗对应”要求,对司法所编制和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通过招录、聘用法学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方式,选优配强司法所人员力量。目前,各县(区)司法局将75%的编制倾斜到司法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基层司法所招募司法协理员,实现全区每个司法所配备司法协理员2名以上,所均工作力量达到9人,有效破解了司法所事多人少问题。三、抓实职能发挥,提升“内核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适应基层社会治理新要求,严格履行司法所在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的职责任务,积极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司法所...
浏览次数: 138
更新日期: 2024 - 11 - 19
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检数字检察战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河北省人民检察院研发建成了贯通省市县三级检察院的民事行政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以下简称“民行数智平台”)。10月31日,河北省民行数智平台省院平台正式运行启动,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梁红继出席并讲话,副检察长汪志平主持,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邢伟出席。民行数智平台打造了“案源汇聚 线索智筛”“模型应用 类案监督”“专业辅助 赋能办案”“态势分析 科学管理”四个功能场景,通过整合检察机关内外部数据,实现案源信息的“一池汇聚”。通过内置AI技术和辅助功能,实现辅助办案的“一站整合”;通过办案数据的自动抓取、多维分析,实现监督态势的“一目了然”。民行数智平台的上线运行,将进一步提高民事检察行政检察监督质效,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河北省检察院领导,二级巡视员、二级高级检察官,机关各内设机构、省检察官学院、石家庄铁检院负责人,第六检察部、第七检察部全体人员,全省民事行政检察专家库专家代表,有关媒体记者参加启动仪式。 来源:河北检察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学习之目的。本文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更正或删除。
浏览次数: 129
更新日期: 2024 - 11 - 19
11月4日,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圆满结束。在本届广交会,广州市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再次进驻,广州律师法律服务团以更加专业的姿态亮相,其深厚的知识储备、便捷的专业服务以及高效的响应速度,成为广交会“吸睛”全球客商的“金名片”。据统计,第136届广交会期间,广州律师法律服务团派出值班律师34名,总计接待咨询次数达225次,主要围绕国际贸易、知识产权、合同纠纷、跨境投资、涉外诉讼等法律问题展开。咨询客商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化,广交会参展客商对跨境投资、商事纠纷、公司注册等方面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广交会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为此,首批广州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形象大使“首秀”亮相本届广交会,助力广州法治化营商环境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坐落在B、D两区的“广州市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展位,是这些天来广州律师法律服务团为参展客商面对面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大本营”。翻看值班律师们的台账记录可以发现,咨询的内容不仅涉及调解、投资等领域,更是涵盖了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覆盖面十分广泛。基于广交会外国客商法律服务需求涉及法系趋向多样的特点,本届广交会特设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法律服务咨询专窗,律师参与人数从之前的6位增加到14位,并实现展会期间每日均有粤港澳大湾区律师驻场,为解答不同国家及地区客商的法律需求提供了专业人才保障。在服务本届广交会的律师名单中,许多青年律师的名字赫然在列。他们当中不仅有广州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形象大使,也有广东省涉外律师先锋人才库、广州市涉外律师人才库成员及广州市优秀青年律师“凌云计划”成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融合发展全面提速,青年涉外律师人才在涉外法治工作中扮演着更加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的存在,不仅为我国涉外法律服务登上国际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注入了新...
浏览次数: 121
更新日期: 2024 - 11 - 19
陕西大力实施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制度,截至目前,共为全省10.2万家企业配备法律顾问,为全省5370个重点项目提供“一对一”法律服务。“我们积极发挥法治宣传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强化法治服务保障供给,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陕西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陕西扎实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普法活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普法被纳入“八五”普法规划、深化“三个年”活动及全省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出台《陕西省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若干措施》等重要文件,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普法作为重要内容。省委依法治省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组成6个督察组深入各市(区)和省级部门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督察,提出整改建议120余条。全省各级涉企部门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民法典宣传月等节点的专项普法宣传中为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普及公司法、企业破产法、《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举办线下活动30余场,参与人数超2万人。全省各级律师协会组建1200个中小微律师服务团队,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万所联万会”等专项行动,为企业进行“点对点”专题普法,开展“法治体检”13.5万次。为进一步延伸法治化营商环境普法工作触角,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线上普法宣传。其中,司法行政部门联合工商联、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普法直播活动200余期,在城市主干道、车站等区域电子显示屏投放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宣传标语30余万条,播放法治宣传视频1500个,投放法治宣传海报6300余份,在法治宣传橱窗、法治公园等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展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宣传内容3.5万条。 文章来源:陕西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学习之目的。本文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
浏览次数: 121
更新日期: 2024 - 11 - 19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近日,省司法厅印发《全省“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提质扩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方案》指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加快推进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优化升级、融合发展,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能,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由“有”向“好”,实现市县主城区由“车行、骑行半小时”向“步行半小时”,乡村由“车行半小时”向“骑行半小时”范围内便利共享发展,努力提供覆盖面更广、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公共法律服务。《方案》要求,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要开展实体平台标准化建设,规范办公场所、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标准;升级完善实体平台服务功能,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开辟特色服务功能区域、引进驻点服务;延伸咨询类法律服务,提供现场咨询、智能咨询、留言咨询、人工即时咨询和视频咨询等场景法律服务;优化办事类法律服务,鼓励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增值化服务,推动更多事项集成办、跨域办、免申办;丰富普法类法律服务,开展“法治山西云地图”“山西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黄河法治文化带”建设,加大“三晋法治文化故事”传承弘扬;提升热线平台服务效能,推动建立跨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完善热线运行管理模式,提供高质量“7×24小时”服务;大力发展公益法律服务,吸纳优秀律师、公证员、法官、检察官、高校法学专业师生等加入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加大民生领域及重点群体法律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取法律服务的便捷性、可及性和满意度。《方案》强调,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增进部门协同,争取各方支持,强化人才经费等保障,推动工作取得实效。要加强宣传引导,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做法,打造可复制、可借鉴的样板,以点带面推动...
浏览次数: 127
更新日期: 2024 - 11 - 19
“之前总搞不清楚返还彩礼的适用情形,今天终于弄懂了!”“我们要用好法律法规这把尺子,公平公正地调解纠纷,助力和谐乡村建设。”…近日,仙桃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切实提升“法律明白人”培训质效,深入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训全覆盖服务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仙桃市干河街道协调派出所、司法所对辖区“法律明白人”代表开展业务培训,围绕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讲解。在张沟镇,司法所所长结合多年基层工作经验,详细讲解了群众在遇到电信诈骗、土地建房、婚姻家庭纠纷等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时,如何留存证据,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彭场镇,20余名“法律明白人”到法庭观庭,现场参观巡回审判车、线上调解室,旁听了一起关于合同纠纷的案件审理。在沙湖镇,“法律明白人”分批前往凉亭村法治广场参观学习,沉浸式感受法治文化的魅力,营造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浓厚氛围。结合实际开展线下学习培训的同时,仙桃各地还积极组织“法律明白人”线上学习相关典型案例和法治精品课程。10月底,全市1586名“法律明白人”观看了2024年荆楚普法云课堂第四期“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直播授课,更深入了解了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历程及实践路径。仙桃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加强对“法律明白人”的培养,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在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真正让法治走进千家万户,走到群众身边。 来源:湖北省司法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学习之目的。本文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更正或删除。
浏览次数: 126
更新日期: 2024 - 11 - 19
888页次7/127首页上一页...  23456789101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