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遇到急需法律问题怎么办?无人律师事务所来帮忙!住在陕西省宝鸡市区城西的老李和老张在街上相遇到了,他们为几年前合伙做生意时的共同债务问题再次发生分歧。眼见两人吵得面红耳赤,在路人的劝说下,他们决定找律师咨询下债务到底怎么划分,赶到宝鸡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时,工作人员都已下班了。“哎……”,老李一声长叹,心想今天算是白跑一趟了。正当他们回头准备往外走时,猛然间一抬头,发现了在大门旁边矗立着一座玻璃亭子,上面的发光招牌十分显眼,“宝鸡市互联网无人律所”,玻璃还有“24小时免费法律咨询”字样。“这倒是个新鲜东西”。老李一阵激动,赶忙拉开门进去,想看看这无人律师事务所能干些啥?只见里面有一台类似银行柜员机的机器,上面的显示屏播放着法治宣传片,下面的屏幕上显示着不少栏目,有找律师、找法援、找公证、找鉴定......还有智能咨询、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十几个菜单。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老李根据提示拿起了话筒,点下远程咨询的菜单。“嘟、嘟、嘟”三声响后,显示屏上出现了一位青年人的图像。“您好,这里是**律师事务所,我是***律师,请问您有什么问题?”还真有律师,老李一阵激动,赶忙和律师交流起来。随后律师又和老张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沟通。律师面露微笑认真记录,一一耐心解答他俩的债务法律关系问题,并给出了依法解决的意见建议。挂完电话后,老李和老张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机器人的提示下,他们自主下载并打印了相关资料及法律文书模板。✦✦据宝鸡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科科长任升勤介绍,这是今年在全市设立的第6套无人律师事务所,5000多名律师24小时在线服务,并提供智能法律咨询、查找法律服务机构人员资源、查询法律法规、下载法律文书等服务,目的就是为了解决8小时之外、公休日和节假日群众急需的法律问题。近年来,宝鸡市司法局坚持人民为中心,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覆...
浏览次数:
191
更新日期:
2022
-
09
-
16
为进一步提高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司法所在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中的职能作用,9月14日,司法部印发《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全国开展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行动方案》将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司法所组织队伍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职能配置,提升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推动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积极贡献。《行动方案》提出,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司法所政治建设进一步强化,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职能定位进一步优化,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司法所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安全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基层法治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行动方案》同时确定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年度目标。2022年是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推进年。根据《全国司法所工作规范》和《司法所外观标识规范》要求,全面梳理司法所组织机构、人员力量、队伍素质、基础设施、经费保障等相关情况和存在问题,明确工作举措,有序推进“两个规范”落实,进一步夯实司法所工作基础,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23年是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提升年。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突出制约司法所建设的瓶颈和难点问题,列出清单、细化措施、逐项销号,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不断优化司法所职能定位,全面提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2024年是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深化年。认真总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成效,及时查漏补缺,建立常态长效机制,推出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形成一批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全面提升司法所整体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来源:民主与法制网,记者:张晓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浏览次数:
818
更新日期:
2022
-
09
-
15
平坦的田畴上,青青欲滴的簇簇稻苗随风摇曳。路旁的林阴树郁郁葱葱,在蝉儿的齐声鸣唱中,来自福建省各大高校的大学生“蒲公英”普法志愿者走进乡野田间,为村民们送上法治“清凉”包。近日,福建省司法厅围绕基层群众法治文化需求,联合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江夏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阳光学院等高校,组织大学生“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成立十支志愿普法队伍,分别赴三明、泉州、福州、宁德、南平等地的多个乡镇,开展“送法下乡”系列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高校团委纷纷响应,积极行动,迅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送法下乡”志愿普法系列活动。走进三明市尤溪县联合镇,一场由福建省司法厅主办,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联合镇政府承办的“大学生‘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送法下乡”志愿活动,开启了此次“送法下乡”志愿普法系列活动的实践序幕。活动面向联合镇各村“法律明白人”共计60余人开展了“乡村法律明白人”法律培训。大学生“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们针对村民们关心的邻里纠纷、土地争议和反诈防骗等热点问题展开宣讲。同时,还走进联合镇中心小学开展趣味法律课堂,寓法于乐,融法于趣,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在福州市闽清县,大学生“蒲公英”普法志愿者用生动的案例,向村民讲解电信诈骗相关知识及预防方法,让枯燥的法条“活”起来,进一步加深村民对民法典和反诈骗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这群年轻的大学生真不错,详细地讲解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紧密联系的法律问题,加深了我们对民法典的认识与理解,真是太了不起了,今天受益颇多。”在泉州市张坂镇,赖阿姨为福建江夏学院的大学生“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们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据悉,在福建省司法厅的指导下,各高校的“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们深入乡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通过主题宣讲、发放法治宣传材料、提供法律咨询等方式,为当地群众送上“法治大餐”,为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法治建设营造了良好环...
浏览次数:
133
更新日期:
2022
-
09
-
10
为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指导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2022年9月5日,司法部发布“重庆市潼南区法律援助中心对谭某等19名农民工劳动争议提供法律援助案”“上海市青浦区法律援助中心对未成年人徐某涉嫌故意伤害罪提供法律援助案”“广东省广州市法律援助处对农民工张某劳动争议纠纷提供法律援助案”“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法律援助中心对徐某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提供法律援助案”“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法律援助中心对农民工王某某矽肺职业病工伤赔偿纠纷提供法律援助案”等5个案例,旨在向社会展示法律援助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服务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方面的良好效果,为指导促进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发展提供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经验。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颁布并于2022年1月1日实施,法律援助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此次发布的案例集中在劳动纠纷、医疗事故赔偿纠纷、工伤事故纠纷等事项范围,受援人包括了农民工、未成年人、退休军人遗属等,展现了法律援助作为国家的重要制度安排,在维护法律平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5个案例中,有的法律关系复杂,有的历经多个诉讼程序,法律援助律师从法治为民、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出发,依法办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用心用情做好援助服务,最大限度保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具有较强的典型性、示范性、借鉴性和指导性。目前,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机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推进法律援助法落地落实,不断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以上案例均可在12348中国法律服务...
浏览次数:
124
更新日期:
2022
-
09
-
08
如何解决乡村、偏远地区法律资源不均衡问题,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覆盖全区,法宣在线及旗下人人律公司结合实际以智能化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模式创新。
浏览次数:
149
更新日期:
2022
-
09
-
07
2018年2月,“12348”宁夏法网正式上线运行,拉开了宁夏“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序幕,通过整合“12348”宁夏法网、宁夏“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资源,涵盖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业务,全区法律服务机构3972家、法律服务人员25062人、办事指南、网络典型案例及常用法律法规等信息。2019年着力构建智能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区投放3118台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机,形成了上下联动,覆盖城乡的网络体系。
浏览次数:
144
更新日期:
2022
-
09
-
05
从实处“领题”,延伸服务触角,推动县、乡、村三级网络与科技创新手段深度融合,有效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便捷性,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上网可办。在全县范围内配置智能法律咨询机器人1台、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柜员机2台、智能终端机34台和小律智能可视化自助机183台,依托社区矫正视频巡查系统,在13个乡镇建立的远程视频工作室,切实发挥化解矛盾纠纷、以案释法、培训队伍的重要作用。
浏览次数:
182
更新日期:
2022
-
09
-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