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合肥•第20届民商法实务论坛11月3日至4日,第二十届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律师、法学专家、学者300余人参会,全国律协副会长蒋敏、民委会、安徽律协、合肥律协等主要领导也到场参会。全国律协副会长 蒋敏全国律协民委会主任 朱洪超民委会副主任 刘晰民委会副主任 贺宝健民委会副主任 廖泽方民委会副主任 庞标民委会副主任 谭芳安徽省律师协会会长 宋世俊合肥市律协副会长吴正林与会代表合影 开幕式由全国律协民委会主任朱洪超主持,全国律协副会长蒋敏、安徽省律师协会会长宋世俊、合肥市律师协会会长周世宏分别代表全国律协、安徽律协、合肥律协致辞。 3日上午,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石宏以“民法典各分编的主要内容与疑难问题”为题,做主旨演讲。在国家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前瞻性地分析、思考律师执业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博士后季凤建作了主题为“‘区块链+法律’的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演讲,畅谈区块链应用在司法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在会议的论坛环节,依次以婚姻法、侵权法为题进行分论坛研讨,对关于夫妻单方借债的性质认定、外国侵权法对我国侵权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代表认真听讲瞬间与会代表认真听讲瞬间4日上午,会议伊始,主持人公布全国律协民事专业委员会20年贡献奖名单,此次获奖者有刘晰、贺宝健、陈贞学、任旭荣、雷士国、巴布、李佩芳、王小咪、张捷。获奖者合影在文化论坛开始前,秘书处安排了一场科技感十足的机器人表演,机器人跳了一段美国流行音乐天王杰克逊一段经典舞步,并与现场嘉宾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互动,整个会场掌声不断、笑声连连。表演结束后,主持人邀请嘉宾现场随机送出特别定制的4个法律机器人。文化论坛精彩瞬间 暖场结束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丹林作了主题为“文化论坛的律师...
浏览次数:
106
更新日期:
2018
-
11
-
07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暨 第二十届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在合肥顺利召开核心提示:2018年11月2日至4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暨第二十届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顺利召开。2018年11月2日至4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暨第二十届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顺利召开。 2日晚上,全国律协和安徽省律协、合肥市律协的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共同召开了2018年年会,现场省市律协民专委的成员和全国律协民专委的成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各位委员们总结了过去一年内专委会的发展状况,并对未来如何加强地方律协和全国律协的联系,更多的参与到全国律协活动中去提出了看法和建议。3日上午的民商法论坛开幕式由全国律协民委会主任朱洪超主持,全国律协副会长蒋敏、安徽省律师协会会长宋世俊、合肥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吴正林分别代表全国律协、安徽律协、合肥律协致辞。本次论坛以“民法典各分编的主要内容与疑难问题”为开篇主题,在国家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前瞻性地分析、思考律师执业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博士后季凤建作了主题为“‘区块链+法律’的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演讲,畅谈区块链应用在司法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同时论坛以民法典各分编的主要内容如婚姻法、侵权法等为主题进行分论坛研讨,对关于夫妻单方借债的性质认定、外国侵权法对我国侵权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另外,本次论坛还设立了文化分论坛,以契合近年来文化产业领域律师行业的快速增长和发展。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丹林作了主题为“文化论坛的律师服务”的主旨演讲,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少峰作了主题为“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主旨演讲。在文化论坛的现场还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科技感十足的暖场智能机器人表演,获得了全场的高度关注。来自全国各地的律师、专家学者1...
浏览次数:
96
更新日期:
2018
-
11
-
07
【 编者按】:“辉煌一甲子,迈进双百年”,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建所60周年“法治中国与学术责任——新时代中国法学体系建设研讨会”在京举行。适逢新时代、面向新未来,确立新目标,承担新责任。法学研究所以及学界同行如何在新时代履行好建设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学术任务,履行好为中国法治发展和法学繁荣多做贡献的学者职责,是应当认真思考并以科研活动予以实际回答的重要政治问题、学术问题和专业问题。法学所人将再整行装,重新出发,尊重法治规律,恪守学术正道,为法治中国建设、为人民追求法治的美好生活向往而尽学术责任,以期再创佳绩、再铸辉煌。辉煌一甲子 迈进双百年纪念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建所60周年法治中国与学术责任——新时代中国法学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10月28日,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建所60周年“法治中国与学术责任——新时代中国法学体系建设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谢伏瞻,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信春鹰,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培林,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姜建初,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梁彦,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冯军等出席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陈甦主持会议开幕式。谢伏瞻在题为“以高度的学术责任心和使命感努力打造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讲话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辉煌道路,取得了不平凡的卓越成就。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法学研究所建所以来60年的发展经历是中国法治道路的全息缩影和精彩注解。法学研究所与中国法治事业同步前进,为中国法治发展和法学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组织肯定、学界称赞、社会认可和公众尊重。谢伏瞻指出,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更加坚实厚重、更加切合...
浏览次数:
82
更新日期:
2018
-
10
-
31
图为青海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上线运营新闻发布会现场。 央姬卓玛 摄“个人所得税分为境内所得和境外所得。主要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哎呦,谁在摸小律的头啊!”“我不仅可以提供法律知识,还会唱歌跳舞。”7月24日,青海省各市州、县同步上线运营国内集司法行政领域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机器人“青小律”。“法律新人青小律”的大脑里的云端储存现已包含五万多个智能法律问答,并囊括法律法规库、案例库、律师知识经验管理系统、法官经验系统、以及经验积累系统等多方面的法律内容。图为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青小律”展示自己的各项技能。 央姬卓玛 摄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大部分地区海拔高、自然环境相对较差,很多地方社会保障机制发育不完善,使得包括律师资源在内多种资源分布不均衡。据了解,青海地区拥有专业资质的律师不足千人,且75%分布于西宁、海东两地,草原牧区律师资源严重不足,有11个无律师县、5个无公证员县。“正因如此,‘青小律’在全省范围内的上线运营,意味着青海对打造司法行政领域智慧司法行政将拥有广泛的适用基础,”青海省司法厅副厅长刘伯林表示,这不仅缓解了青海法律服务行业的困境,更提升了各州县地区民众用法律维权的能力,帮助他们优化生活品质。作为“青小律”的研发方之一的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法律分社执行社长沙崇凡介绍,目前“青小律”已经和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形成了对接,实现信息资源深度融合。“‘青小律’还特别的聪明,具备自主学习和储存功能,也就意味着‘他’不仅能在短时间里为受众提供一份专业的法律咨询意见,还能随着处理案件的增多,为各界人士提供量身定制的起诉状、证据清单等”。“这款机器人的功能还体现了高智能、高服务和需求针对性。不仅人机对话体验感较好,在同一问题上可进行多轮对话互动,而且我们在强化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服务功能的同时,还把监狱、戒毒执法中的服务功能也纳入其中,增...
浏览次数:
80
更新日期:
2018
-
09
-
14
8月6日-13日,海北州司法局借“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之际深入基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提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把公共法律服务带到全州各族人民身边,推动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入户到人。活动期间,海北州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联合当地司法局工作人员,深入乡村、社区、寺院、工地、军营、广场通过悬挂横幅、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与法律智能机器人互动等形式宣传了《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法律援助条例》《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法》《农民工维权知识》等一系列针对性强、与广大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本次活动中总计悬挂横幅24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560人次。为全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好第41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更好的加快推进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五年再提升”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签发:李连才)
浏览次数:
86
更新日期:
2018
-
09
-
13
8月28日下午,在乌兰县民族进步广场上,参观群众纷纷向名叫“青小律”的法律机器人尝试获取法律服务。“你好,小律!我想申请法律援助,需要准备什么材料?”一位年轻群众看了咨询演示后问道。“你好,小律!为什么要修改宪法呢?”“你好,小律!我想听歌。”一位可爱的小朋友俏皮的问到。“小律,你会跳舞吗?”“……”听着“青小律”专业的解答,俏皮的唱歌跳舞,参观群众纷纷惊叹于新时代大数据、云部署、人工智能服务的发展,更对专业的“青小律”竖起了大拇指。“青小律”是我省司法厅、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律应用分社联合推出的公共法律服务线上智能问答机器人,储存包含了5万多个智能法律问答,涵盖了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婚姻家庭、劳动争议、交通安全、消费维权等多方面的法律内容,同时可进行公共法律服务业务指引,“青小律”的上线,将成为人工法律服务的有效补充。通过“青小律”做客乌兰县的反响可以看出,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自建设以来,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的法律需求与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人才缺乏不相适应,制约了我县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为了高效满足群众法律需求,我们将殷切期待“青小律”正式入驻乌兰县,开启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人工智能新时代,使农牧民群众享受更为现代化和便捷化的公共法律服务,进而推进平安乌兰、法治乌兰建设。
浏览次数:
66
更新日期:
2018
-
09
-
13
8月23日,黄南州司法局在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黄南州首台法律服务机器人“青小律”入驻黄南启用仪式暨“法润校园、护航青春”法治宣传活动。标志着“青小律”正式启用上岗,将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精准的智能化法律服务,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青小律”是为解决当前司法行政系统面临的公共法律服务半径大、资源分布不均、律师等公共法律服务人才缺乏等问题而研发的,由省司法厅统一配置到各市州投入使用。必将促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一款将司法行政领域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治保障三大职能有机整合,服务领域广、服务范围宽、服务层次深的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开辟了普法工作的新空间。启动仪式上,司法局局长王强向同学们介绍了“青小律”的研发背景及主要功能, 勉励同学们要养成守法的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行,遵守校纪校规,要学法、懂法、守法,提高道德修养,努力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给全校师生上了新学期第一堂法律课。工作人员向同学们演示了“青小律”的使用方法。在现场,“青小律”解答了同学们的法律疑惑,还为同学们表演节目,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本次活动,还为同学们发放了《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读本》等法治宣传资料。通过此次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据悉,学校还将通过法治讲座、法治展板等多种形式,持续深入开展法治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把学生培养成为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公民。(签发:李连才)
浏览次数:
89
更新日期:
2018
-
09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