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万州区司法局以数字化建设践行“智慧司法”,积极拓展“互联网+法律服务”新领域,不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模式,真正将法律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家门口”免费匹配律师“面对面”咨询互联网“无人律所”是一套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的互联网法律咨询服务平台,群众通过扫码或实体设备发起咨询后,系统自动匹配真人律师接单,即可实现群众与律师通过视频“面对面”交流,此外,“无人律所”还可以提供常用法文书模板生成及下载、各类事故赔偿费用计算和普法宣传学习等法律服务,群众可免费使用。“目前,依托服务二维码,全区已经实现互联网‘无人律所’镇乡街道全覆盖,群众仅需扫描二维码,系统即可提供适配律师以视频咨询为主的‘面对面’定制化法律服务。此外,还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访调对接中心、部分司法所等场所布局了23台实体设备。”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系统投入使用以来,互联网“无人律所”点击量9107次,通过视频咨询2925人次,真正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抬头可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指尖上”法律平台为群众排忧解难打破时空界限的不利因素,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公共法律服务,让更多群众感受到数字变革创新带来的便利,互联网“无人律所”是数字赋能法律服务,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万州践行“智慧司法”的生动诠释。为提升法律服务质效,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万州区还大力推广重庆村居法务小程序。重庆村居法务小程序是由重庆市司法局统筹部署建设,直接服务基层百姓的一个免费法律服务咨询平台。群众只需在微信小程序中添加或扫码重庆村居法务小程序,就可以与村居法律顾问进行电话、文字、语音、视频“一对一”人工咨询,还可享受自助咨询、申请法律援助、申请人民调解、预约公证服务、获取模拟判决结果、下载常用法律文书等法律服务,真正实现“足不出户、手指一触、网上自助”...
浏览次数: 123
更新日期: 2024 - 08 - 22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青海省各普法成员单位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聚焦公民法治素养、全程实时普法、社会力量参与普法、专项依法治理、基层治理效能、社会法治文化六大工作着力点,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持续把法治宣传融入法治实践全过程,以“小切口”的法治宣传教育,认真做好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这篇“大文章”,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平安青海法治青海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始终突出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宗教教职人员、信教群众、特殊重点人群等“N类”关键群体,开展多元化分众分类普法宣传教育,通过抓好重点群体的普法宣传教育,持续带动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同时,将提升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融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法治示范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多措并举全程实时普法。把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通过“行政执法+实时普法”“办案现场+实时普法”“法律服务+实时普法”,使每一件执法案件、每一个办法现场、每一项法律服务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在全员普法、全程普法、实时普法的过程中,采取主动告知式普法、答疑解惑式普法、释法说理式普法、全民公开式普法,推动“纸面上的法”变为“行动中的法”。健全以案释法、以案普法长效机制,用身边案例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普法宣传真正做到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普法。以“三江源”普法志愿者联盟为平台,加强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在法治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乡村法治骨干、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中吸收培养一批“普法志愿者”,广泛参与...
浏览次数: 123
更新日期: 2024 - 08 - 22
今年以来,甘肃省玉门市结合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创新发展新时代的公共法律服务模式,用“四个载体”不断放大公共法律服务效应,形成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服务体系。“千警联百企”活动多渠道助力保障高质量发展玉门市司法局充分整合全市法律服务资源,组织律师、公证、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等人员,并联合公安、人社、工商联等单位,成立6个法律服务小分队,深入各企业开展法律服务活动,通过召开交流座谈会,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需求、法律风险等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公司管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等方面的法律问题,从源头上防范和规避各类法律风险。累计为全市108家企业开展了法治体检,举办集中宣讲8场次,座谈交流40多场次,排查法律风险15条,解答法律问题36条,审查劳动及其他合同88份,化解企业内部矛盾纠纷25件。“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零距离”解决群众法律需求玉门市积极组织和引导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乡村开展法律服务,全面落实“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坐班制度,与15个乡镇(街道)签定法律顾问合同,辐射带动85个村(居)的法律服务活动,村(居)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建立和完善了“互联网+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法律顾问佑万家”微信群,及时向群众提供法律知识、法律咨询等,让有需求的群众第一时间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普惠的公益法律服务。今年以来,法律顾问累计为村(居)民解答法律咨询200余人次,调解矛盾纠纷46人次,有效增强了居民的法治意识,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务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贴心式”优化利企便民服务玉门市司法事务中心新引进安装公证人脸识别、电子公证书等公证业务软件,加大对证明材料的核实力度,减轻群众举证负担。常态化开展“互联网+公证”“零接触”远程视频公证服务,依托人脸识别、电子签名、视频连线等技术,实行公...
浏览次数: 123
更新日期: 2024 - 08 - 20
2024年以来,新疆霍尔果斯市围绕“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能力提升和作用发挥,深化“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广泛参与法治宣传、矛盾化解、法律服务、社会治理等具体工作,让他们真正成为群众学法的良师益友、用法的参谋助手,努力实现“法律明白人”服务群众“零距离”,推动基层法治建设。提高站位 狠抓“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霍尔果斯市把“法律明白人”培养纳入“八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研究制定《霍尔果斯市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工作方案》,对“法律明白人”的遴选、培训、使用、管理、考核等相关工作做出明确规定。在遴选“法律明白人”过程中,坚持做到“两优先”(优先从村(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大学生村官、中共党员、“五老”人员、致富能手等各类人才中遴选;优先选择具有说理能力、热爱公益事业、在群众中有威望的人),并对拟推荐“法律明白人”人选进行张榜公示、登记造册,建立个人档案。制定“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业务指导清单,从工作原则、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使用管理及保障实施措施等方面对“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进行规范。各乡镇(街道)结合本地实际,以司法所为主体开展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训,构建了市、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培训网络,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带头人队伍。2024年,全市共培养“法律明白人”65名,形成一支群众身边素质高、结构优、用得上的“法律明白人”队伍。联动发力 紧盯“法律明白人”专业素养霍尔果斯市高度重视“法律明白人”的培训工作,结合“司法所业务能力提升行动”“矛盾调解业务大比武”等活动,以“视频授课+案例学习+结业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对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开展线上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涉及党的政策法规宣传、公共法律服务引导、矛盾纠纷调处、参与基层维稳和依法治理等方面,旨在强化“法律明白人”学法意识,为“...
浏览次数: 123
更新日期: 2024 - 08 - 20
让全新上线的应用场景助力公共法律服务便利化,是“司法为民”政府实事项目重要内容之一 !日前,伴随着长宁涉外公证“一件事”应用场景在本市“一网通办”平台长宁网页正式上线,标志着该服务与“律师行业执业许可”“律师跨省执业长三角通办”等系列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共同构建起全市首个司法行政“智办”服务专区。自带“数字长宁”基因又有AI赋能加持,长宁在做大做强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体系建设、提速长宁司法行政服务效率方面持续探索、不断创新。涉外公证“一件事”:实现全程在线申办的“工作闭环”现在,涉外公证手续还繁琐吗?自长宁涉外公证“一件事”智办服务项目上线后,已实现了“多个事项的一次申请、电子材料的一次提交、业务办理的一次都不跑动”。便捷度的提升离不开数据的支撑。为了提升涉外公证服务效率,长宁公证处在对涉外公证事项开展大数据比对分析以及与相关驻沪领馆对接沟通基础上,梳理形成了首批21个高频涉外公证事项清单。相较于传统的办理流程,如今,当事人只需点击进入涉外公证“一件事”系统后,根据出国(境)具体事由以及驻沪领馆提供的国家公证办证清单,自由勾选所需办理公证事项,既有效避免了多份申请材料重复提交、办理周期长等环节冗余,也减少了领事馆、公证处等多地往返跑的奔波辛劳。如果需要纸质的法律文书可以吗?答案是肯定的。据介绍,如果申请人选择公证法律文书的邮寄送达方式,公证处也会将制作完成的公证文书寄送给申请人并通过短信方式提醒申请人查收,切实增强社会公众对智慧公证服务便利化的感受度、满意度。“律师业行政许可”:“效律办”提升“智办好办”新体验为服务好广大律师行业,长宁以本市“两张网”建设为基座,主动激活数字化战略布局的先发优势,在全市率先打造首个律师业许可“即申即办”政务服务新场景,彻底打响了长宁“效律办”政务服务新品牌。从“全天候”在线智能问答保障“帮办服务”及时度,“一键式”文档识别与核验提高在线受理精准...
浏览次数: 125
更新日期: 2024 - 08 - 20
今年以来,河北省司法厅认真落实司法部工作部署,坚持强基导向,扎实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创新发展,坚决打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收官战,不断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认真落实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深化年各项任务。按照“巩固提升成果、攻坚补齐短板、培树示范标杆”的原则要求,全面对标对表《全国司法所工作规范》,扎实开展规范化建设深化年活动,持续深化政治建所、固本强所、业务立所、人才兴所、保障优所“五大工程”,进一步巩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成果,加快推进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筑牢基层法治建设根基。今年上半年,全省司法所共参与调解处理纠纷12万余件,开展法治宣传3.5万余次。二是全面提升司法所队伍素质。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围绕“新时代司法所职能定位、司法所党建工作、司法所六大职能工作提升”等三个方面,举办全省司法所长线上培训班,对《全国司法所工作规范》进行了全面解读,全省2000余名司法所长参加培训,努力打造过硬司法所队伍。三是稳步推进司法所协理员制度试点工作。按照“统一部署、试点先行、探索总结、规范推进”的工作思路,印发《关于推进司法协理员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确定了承德市等5个地市的21个县(市、区)为司法协理员试点地区,先后召开专题会、座谈会、推进会等,确保10月底前完成第一批司法协理员的选聘、培训等工作,11月底前到岗到位。目前,全省已招录及转任司法协理员162名。四是积极推进新入职律师到司法所实践锻炼。为加强基层司法所人员力量配备,探索青年律师政治引领和扶持保障新途径,出台《新入职律师到司法所实践锻炼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实现青年律师队伍培养和基层司法所工作水平的“双突破”。目前,首批选派的100名律师已到50家司法所进行实践锻炼,有效补充司法所工作力量。 来源:河北省司法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学习之目的。本文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
浏览次数: 125
更新日期: 2024 - 08 - 20
山东省司法厅: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杨增胜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近年来,山东省司法厅整合优化和系统集成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基本建成了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省每年办理法律服务800万余件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2024年,司法部召开全国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印发表彰通报,隆重表彰全国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山东省有64个集体、96名个人分别荣获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数量居全国首位。坚持系统谋划,法律服务体系更为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资源高度集约、制度高度集成、人才高度集聚。山东省司法厅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打破条条框框,加快深度融合,推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是加强科学规划。推动将公共法律服务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总体规划,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的提供主体由“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到“政府统筹提供”的重大转变,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二是提升服务标准。在全国率先出台公共法律服务领域首部地方性法规《山东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首部地方性标准《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工作规范》,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等8个文件,与省发改委、人社厅、公检法等部门联合发文30余件,构建起了以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为主的服务标准体系。三是筑牢支撑平台。加快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全省建成6万余个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实体平台,推进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归并整合、与110热线联动试点,月均咨询量超5万...
浏览次数: 123
更新日期: 2024 - 08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