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会工作部 教育部 司法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社会工作部、教育厅(教委)、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社会工作部、教育局、司法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鼓励和引导高校师生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强化法学实践教育,中央社会工作部、教育部、司法部制定了《关于加强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社会工作部 教育部 司法部2024年6月14日 关于加强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法律援助志愿者管理办法》,鼓励和引导高校师生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强化法学实践教育,现就加强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鼓励和引导高校师生积极投身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事业,推动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与法学教育双融双促,提升法治人才培养质量,为发展法律援助事业、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基本健全,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基本完成。到2035年,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成为高校法学师生实践教育的重要阵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二、重点工作(一)建立法...
浏览次数: 122
更新日期: 2024 - 08 - 08
为了持续深化“法律明白人”精准培养工程,为“法律明白人”参与法治实践提供场地保障,石嘴山市先后在大武口区星海镇星光村、锦林司法所、长城街道健民社区;惠农区园艺镇水韵名都社区、园艺镇桥东社区、尾闸镇西河桥村、红果子镇宝马村、南街街道矿中社区;平罗县城关镇明月社区、城关镇铁东社区、通伏乡新丰村打造了11家“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搭建了社区(村)“法律明白人”和“法律明白人”骨干参与法治实践的平台,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普及法律知识提供高效、精准、规范的法律服务。大武口区锦林街道建立“付振荣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发挥付振荣“金牌调解员”效应,吸引辖区群众来司法所学习法律知识。大武口区长城街道健民社区依托社区法律顾问闫雪萍律师,定期在法律明白人之家开展涉及未成年人保护、婚姻家庭等法律咨询,2024年以来受160余人,开展法律咨询20余次、调解矛盾纠纷18余起。惠农区将法律明白人培育与普法责任制、法治创建等有机结合,组织广大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普法志愿者与“法律明白人”开展服务对接,积极构建协同机制推进法律服务群众的力度。姚建军“法律明白人”工作室2024年以来主动为居民开展法治讲座27场次,受众人数达万人,参与化解矛盾纠纷达660余人次,开展法治活动辅导10场次。平罗县城关镇明月社区组建法律明白人志愿队,“组团式”建立调解队伍,2024年以来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0余件。推动联合党委成员单位共驻共建“党建引领、社区吹哨、部门报道”融合调处机制,累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0件。通伏乡新丰村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发挥辖区党员、村民代表、“法律明白人”作用,广泛收集居民意见,解决村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矛盾纠纷,使普法宣传方式更立体鲜活。石嘴山市自开展“法律明白人之家”试点创建工作以来,法律明白人品牌工作室已成为服务群众、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主阵地、源头解纷的主渠道,为全市“法律明白人之家”建设提供了经验...
浏览次数: 127
更新日期: 2024 - 08 - 08
北京市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9部门《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人社部发〔2024〕37号)等文件要求,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挥数字人才支撑数字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为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制定本方案。一、目标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和市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创新引领和服务发展,坚持需求导向和能力导向,更好推动“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领域重点人才队伍建设,数字人才培育平台、发展机制和组织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建设一支为北京数字经济发展贡献重要力量的数字人才队伍。二、加强数字领域重点人才队伍建设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着力培养数字战略科学家、数字领军人才、数字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大人才储备。(一)建设数字战略科学家梯队。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数字领域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数字人才,支持一批留学回国数字人才创新创业,组织一批海外高层次数字人才回国服务,着力培养战略科学家,形成成长梯队,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解决突破“卡脖子”难关。(市人才工作局)(二)支持数字领军人才加快成长。鼓励各单位设立首席数据官,优先聘请取得数字类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数字技术人员担任。聚焦数字技术领域科技前沿,开设订单、订制、定向培训班,举办高级研修项目,不断提升首席数据官和企业管理人员数字能力素质,培养一批既懂产业技术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产业...
浏览次数: 131
更新日期: 2024 - 08 - 08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标准委等4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提出坚持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科技创新与标准化联动机制,加快人工智能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推动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高效转化成标准。根据《建设指南》,到2026年,我国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同时,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形成庞大市场规模。伴随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创新技术群体突破、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深度协同等新特点,亟须完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将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面向行业应用需求,强化创新成果迭代和应用场景构建,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与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此外,将加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标准化工作协同,加强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协作,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标准化模式。以下为全文: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的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系统谋划,加快构建满足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需求的标准体系,夯实标准对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引领产业升级、保障产业安全的支撑作用,更好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特制定本指南。一、产业发展现状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技术,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加...
浏览次数: 128
更新日期: 2024 - 08 - 08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为我国司法工作的发展带来全新机遇,也敦促着公共法律服务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完成统筹升级,实现精准化、主动性的智慧发展。近年来,各地司法行政机关纷纷探索创新路径,有效提高了公共法律服务的供给能力。在宁夏,得益于“智慧法律服务调度管理平台”的搭建完善,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在全域范围高效配置,“一网通办”的远景目标经端口整合成为现实。在河南,法律援助综合管理系统的试点运行,助推法律援助工作实现全要素、全业务、全岗位、全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的优良率显著提高,县域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取得突破。在湖北,“湖北法网”在系统内置入智能法律咨询功能,使公众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即可随时随地获得个性化的法律意见。在浙江,在对数字法律服务平台的集约建设、数据资源的按需有序共享中,统筹提供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借鉴既有经验,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的智慧升级,笔者建议:一是统合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服务数据,分析研判各地区对公共法律服务的差异需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有效覆盖。二是整合规范、案例资源,标记训练智能法律服务模型,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网络平台优化升级。三是挖掘平台服务优势,建立实体、热线、网络服务模式间的切换衔接机制,推进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四是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预警预测个体对法律服务的可见需求,推进“智慧法律服务”主动供给。五是汇聚机构信息、打通资源接口,应用智能技术形成供给与需求间的自动匹配机制,优化法律服务机构空间布局。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 121
更新日期: 2024 - 07 - 31
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工作,会涉及到许多政策和法律方面问题,大力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在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于加快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助力各地扎实有效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规范(试行)》,开展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法宣在线紧扣基层生产生活实际,研发多种培训载体,通过以学促践,以考促用,增强“法律明白人”工作能力和活力。全国“八五”普法统编读本:《“法律明白人”普法读本》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组织编写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聚焦常见法律问题和矛盾纠纷,精选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 230 余个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深入浅出地普及“法律明白人”必备的各类法律知识及相关政策。书中以真实生动的案例故事,通俗易懂的法律分析,明理解惑的关联提示,清晰明了的解决途径,一扫即读的法律政策,为“法律明白人”讲授全面、实用的普法公开课。“法律明白人”学习培训管理平台针对培训内容多、周期长,培训对象涉及面广、人员难集中等实际问题,法宣在线依托微信小程序创新研发了“法律明白人”学习培训管理平台。学员端设置课程中心、练习中心、考试中心、成就中心、实践案例、智能咨询、培训通知等运用模块,实现学员在线登记注册、学习、考勤、知识测试、颁发合格证书和问卷调查等功能,“课程中心”设有多个学习专题,通过视频、动漫等多种形式学习;“练习中心”配有专题练习题库,帮助学员通过测试巩固学习效果;“智能咨询”提供语音咨询服务,一键生成法律文书、各类赔偿费用等。平台可联通本地法网,方便学员及时获取更多法治咨询和更便捷公共法律服务。系统管理员通过管理平台可实时查看学员基本信息,通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掌握“法律明白人”队伍的概况、结构和学习进度,及时提醒督促,实现...
浏览次数: 137
更新日期: 2024 - 07 - 31
各市(州)司法局,兰州新区民政司法和社会保障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1+N”行动深入实施,巩固扩大基层法治力量,提升“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根据中宣部、司法部等六部委《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规范》和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等五部门《甘肃省“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现就2024年度“法律明白人”培训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培训对象和目标培训对象为全省各地行政村(社区)培养的“法律明白人”初选对象,每个行政村(社区)在现有“法律明白人”的基础上,2024年至少再培训3名以上,到今年底,每个行政村(社区)“法律明白人”至少达到6名以上。已被确定为“法律明白人”的,各地根据工作实际,可依托“法律明白人”网校课程,采取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年度培训。二、培训内容重点培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生态环保、土地承包、安全生产、婚姻家庭、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反有组织犯罪、反家暴等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党的涉农政策、基层依法治理、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内容。三、培训时间自2024年7月开始,至11月底结束。四、培训方式培训工作依托甘肃“法律明白人”网校开展,采取视频授课的方式进行,学员关注“甘肃丝路法雨”微信公众号即可参加培训(操作流程见附件),完成学习内容,参加年度考试,成绩达到60分以上视为培训合格,可下载打印培训合格证书。五、工作要求01 强化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实施各市(州)司法局要将“法律明白人”培训工作作为提升全省公民法治素养的重要抓手,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法治乡村建设重要举措,周密安排部署,细化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责任,认真组织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训工作。培训工作要力戒形式主义,不增加基层负担,不干扰基层正常工作,确保培训实效。02 加强督促指导,取得工作实...
浏览次数: 164
更新日期: 2024 - 07 - 31